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宅品味

傳統建築與自然共生的解方《山谷之家》

室內Interior

更新於 2024年10月21日13:28 • 發布於 2024年10月21日00:00 • 室內雜誌編輯部

當今隨著都市化社會人口稠密,居住空間日益狹小、氣候變化劇烈,健康且宜居的住宅不僅令人嚮往,更是人們日益重視的內涵。如何在有限空間內打造一座與自然共生,平衡公私領域的配比,並且一圓世代共居的理想,可謂設計上的一大考驗。

五棟錯落的建築,讓風與光能透過棟距之間的縫隙開口進入室內,達到良好的室內微氣候與舒適體感。

「山谷之家」原型為台灣常見的長型街屋,基底狹長且與鄰棟緊密相連,前後採光有限,室內也因氣流阻滯、日照不足,不利於長久的居住健康。因此,設計團隊以「破舊立新」手法,試圖改造台灣傳統聯排建築的限制,透過建築空間的解構與重組,將風、光、景納入其中,轉化為一座現代、健康、宜居的住宅。

建築裡外使用最純粹的底色回應光照。

破與立: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面對長型基地的侷限,設計團隊運用「破中求立」的思維,將原先單一的長型建築打散後,重組成五棟錯落的建築,促成室內外交融,以「化阻為通」之勢,解放了室內空間,也讓建築之間的縫隙成為採光與氣流的通道。

室內外不同高度層次都能感受外部自然與四季風光。

設計團隊在一樓與鄰棟圍牆之間布下庭院綠帶,使得棟距得以拉開,散狀的庭園分布,令環境綠意縈繞,綠景隨著日光穿過窗口,自然地滲透到建築內部。建築向上發展,不同樓面的體塊各有伸縮布局,據此延伸出樓面、立面的縫隙與錯層,綠意與採光能自各樓層不同面向的開窗透入室內,每個場域都享有自然端景,形成「光影流轉,四時有景」的效果。

一樓與鄰棟圍牆之間布下庭院綠帶,將棟距拉開,使環境綠意與日光能滲透到建築內部。

聚與離:世代的和諧共居
三代同堂是台灣傳統家庭的理想,但如何在共享空間與個人隱私之間取得平衡,卻是設計上的一大挑戰。設計團隊以傳統合院的「埕」為靈感,將其垂直化,解構為多個分散在不同樓層的動線進程與「口袋空間」,為家人提供交流互動的場所,又給予各自獨立的私域。

室內生活蔓延至室外,室外風景溢流室內,重新界定生活的內外關係。

將梯區設置於建築的前段,使作息相異的世代能在進出時避免打擾家人。而每一層樓中段作為共享廳區,以不同比例的挑空連繋樓面,外凸的口袋空間則編設為茶室或書房。這些家人間的共享地帶,因分布於不同樓層,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家人彼此走動遊移、活絡交流的可能。而各世代的私屬臥房則被安排在建築後方,相對而言隱密性高,可享有寧靜的睡寢環境,亦滿足了對隱私的需求。

透過結構、縫隙與外部自然創造空間的界線。

同時,各樓層錯落的量體與窗口、立面的開口與虛實,為公私領域創造了豐富的對望視角,讓世代成員能彼此照顧,公私有序的布局亦確保了個人隱私空間,實現了「聚而不暱,分而不散」的平衡。

淨暖與綠意:看自然流轉與風光共居
設計團隊重視空間對景與光的回應,全作建築內外皆以素雅的白色和灰色為基調,以最純粹的底色回應多面向開窗引入的光照,將採光反襯得更加明亮,當陽光透入空間,就像為建築裡外刷上一層淡淡的金光,顯得溫暖而明亮。

室內以挑空手法呼應垂直的山谷,讓自然體感與視覺一致。

這座家居尤其強調與自然共生的理念,設計團隊期望創造步移景易效果,一樓以鋪覆木地板的半戶外空間與木緣廊作為內外空間的過渡,將人引至半戶外或戶外空間,自然而然的走向庭園。

臥房被安排在建築後方,隱密性高並能享有寧靜的睡寢環境。

傳統合院中的「埕」概念被轉化為垂直呈現,綠化元素垂直散布在各樓層的陽台、植栽區,配以錯層、開口、玻璃圍欄等配置,使自然綠意透入每個樓層,身處室內也能感受到綠意與生活相融的親和關係。

重視陽光透入每個樓層之間的感受。

「山谷之家」的設計理念,不僅在於如何破解台灣傳統建築的侷限,更著重如何在現代環境裡尋思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解方。整座建築透過「破與立」、「聚與離」、「淨暖與綠意」等手法,實現了與自然共生、攜世代共居的理想,在享受家族天倫之樂與個別隱私之間取得平衡點,為居住者實現了世代安居的理想。

明透的玻璃材質加重空間整體的純淨感。

欲看全文請點連結,到interior官網探索
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宅品味相關文章

01

2025書房設計攻略!書桌尺寸、深度、收納、臥榻設計一篇懂

100室內設計
02

胡桃木色怎麼搭才不老氣?配色攻略、搭配雷區、案例一次看

100室內設計
03

奶油白VS奶茶色裝潢攻略!避免單調、增溫質感的終極配色指南

100室內設計
04

2025最新榻榻米選購指南!優缺點、尺寸、價格與訂製重點一次看

100室內設計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