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花藝師的永續冒險,林秀玲以自然玫瑰、酸菜做烘焙,花囍綠色餐廳說雲林故事
在雲林斗六,一家名為「花囍」的店鋪打破了花店的傳統印象。走進門,迎面而來的是麵包與糕點的香氣,使用自然栽培玫瑰與在地農產,牆面掛滿畫作與手工織品。創辦人林秀玲,人稱「花花」,從花藝師出發,將地方故事端上餐桌,替雲林種下永續花田。
花藝師的內在之旅
頂著看似叛逆的半邊剃髮,同時溫柔弄花,正是花花人生的基調。原生家庭要她唸書、穩定工作,但她從小就愛看花店陳列的美麗花束,不顧家人反對,花花離家成了花店學徒,打掃、整理花材、搬運器皿等雜務,什麼都做。
固執的花花深信,只要全力以赴,總會走出一條路,終於考取國際花藝師,也存錢每年造訪歐美知名花店,學習店面設計與花束創作,成為獨當一面的花藝師。她雖樂於於用心愛的花藝謀生,但無止盡的奔波接案,讓她開始迷惘,人生的目標除了名利,究竟還有什麼?
花花某次造訪雲林,意外感受一場難以言喻的因緣,包含加入了法鼓山心靈環保讀書會,結緣法鼓山果祥法師,取得了內在的平靜,也因此認識友善、自然農法的農民,後來更與「花爸」吳春有成為義父義女,這些互相關懷的喜悅,療癒了過往的生命衝突,讓她決定落腳雲林。
是花店也是餐廳,老屋成了豐富的「花囍」
花花在雲林創立個人花藝教室,也前往偏鄉學校教授花藝課,深入走訪雲林各地。某次花花路過斗六,看見一間老屋掛上出租訊息,乍看屋子破敗雜亂,毫無吸引力,她卻感覺「就是它了」,可以在這老屋裡,進行藝術、食農與人的交流,於是她租下老屋翻修,「花囍」從此在斗六扎根。
花花希望讓花囍成雲林友善、自然農法農民的支柱,她說,許多實踐永續耕作的雲林農民,因生產成本高而有銷售壓力,但透過創意可化成富有在地特色的產品,推廣給大眾。
例如花囍知名的「玫好時光」產品,是來自古坑麻園農民李靜瑤以自然農法種植的玫瑰,香氣豐富綿長,作成乾燥花瓣茶、果醬、醋飲,以及各項烘焙產品都深受歡迎。雖然過程並不容易,例如玫瑰色澤在高溫中容易變成褐色,她與團隊以無以計數的鮮花試驗後,才能完美保留典雅的粉紫色澤。
花茶清新甘潤,檸檬醋、酸菜麵包都美味
花花的堅持,讓花囍端出如藝術般的飲食創作,簡單的玫瑰花茶飽含類似草莓的甘潤,勾勒淡雅的檸檬草清香,無糖就很回甘;醋飲則是有著明顯黃熟檸檬的酸香,但入喉會有紅色莓果、桃子的香甜感湧現。
她也大膽開發在地農產的潛力,例如將雲林大埤「酸菜爺爺」種植的友善農法芥菜,製成少鹽、風味濃郁的酸菜,作成酸菜麵包,柔軟麵皮包覆微酸鹹甘,讓人欲罷不能。
與農民緊密結合,帶出食物背後歷程
幾年摸索下來,花花製作了「食農地圖」,從麥寮小麥、水林黑米,到西螺醬油、古坑椴木香菇,清楚表列選用的食材源自哪些農民、成為哪些飲食,也將探訪農友的故事帶回來,讓消費者更認識食物背後的歷程。
李靜瑤認為,花花採購成本較高的有機、自然農產,增加花囍營運難度,卻始終堅持善待前端農民與後端消費者,讓農民們都相當感動,「能跟她相遇真的是福報」。
有花囍站穩腳步展二店,認證綠色餐廳
在花囍站穩腳步後,花花去年在虎尾開了花囍二店「花好囍月」,這次她邀請更多藝文工作者合作,例如店內木製桌椅、陳架都是請 ReWood 木作,利用廢棄木材製作,彰顯森林循環理念;白牆上一隅繪製「生命樹」,則由插畫家張真輔操刀,畫出所有花囍合作的農民。
此外,由斗南陶器師楊銘洲客製器皿,用於供餐,成本比量產的用具高出數倍,但她認為,這才能實踐藝術生活化、與日常飲食進一步結合、接近大眾,「也替這些藝術家宣傳」。
花花的開店理念,讓花囍成為雲林少有的綠色餐廳,綠色餐飲指南南部召集人張維真表示,花囍以優質農產製作美食,協助地產地銷,到花好囍月宛如可用餐的藝廊,「成果真的超出 100 分」。
張維真認為,花花的專長讓她很務實地實踐理想,例如舉辦「誠食市集」邀農民、藝術家一起擺攤,除了拉近產銷距離,也加深消費者對花囍的認同。而二店鄰近雲林高鐵站,雖增加資金負擔,但也有機會開拓市場,都是深思熟慮後的理性選擇。
讓土地開展永續花海
古坑華南社區發展協會專案督導賴雅玫跟花花相識多年,她表示,花花一路走來,都在發揚雲林在地特色和友善農產價值,也很積極對外曝光,協助招待國際外賓等,就是希望外界感覺「雲林很好」,這樣的善意吸引了許多同好相助。
花囍佇立斗六近 10 年,榮獲雲林縣政府指定「永續示範餐廳」,花花也受邀為國際智慧城市論壇布置花藝,及向國際訪客分享理念。花花說,經營店面沒有獲得太多物質回饋,但是能與農民、藝術家,訪店的顧客共好,讓雲林土地開展更瑰麗的永續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