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鯊魚》揭露人性傷口 金南佶、孫藝珍催淚演出
(藝點新聞 ainews 編輯整理)
在韓劇百花齊放的年代,愛情故事層出不窮,但能將「復仇」與「初戀」巧妙交織,打造極致悲戀的作品卻少之又少。《鯊魚》正是其中的佼佼者。由金志宇編劇,朴燦弘與車榮勳共同執導,集結金南佶、孫藝珍、河錫辰、李荷妮等實力派演員。劇集以「鯊魚」為隱喻,呈現人性在愛與恨之間的掙扎與生存法則,為觀眾帶來深刻的心理與情感體驗。
▲韓劇《鯊魚》男女主角深情對望,展現愛與復仇交織的矛盾情感 (照片提供:韓國娛樂台)
復仇者的孤寂:像鯊魚一樣只能向前
《鯊魚》的劇名不僅是表象符號,更深入角色靈魂的隱喻。男主角韓伊樹(金南佶飾)因家族不幸而被迫踏上復仇之路,如同大海中的鯊魚,必須不停游動才能存活。這不只是生理上的比喻,更揭示心理的殘酷真相:當仇恨成為唯一前進的理由,停下意味著失敗甚至滅亡。
金南佶以精湛演技將這種矛盾刻畫得入木三分。冰冷的眼神、壓抑的語氣,以及每個細微動作,都彷彿在壓抑著內心即將爆發的火山。觀眾看到的不只是復仇者,而是一個在痛苦深淵中掙扎求生的人。
▲韓劇《鯊魚》男主角雨中凝視的身影,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與過往 (照片提供:韓國娛樂台)
初戀的無力:愛與道德的十字路口
孫藝珍飾演的趙海雨,則是愛與矛盾的化身。作為韓伊樹的初戀,她既是他情感的寄托,也不可避免地捲入復仇計畫。愛情、道德與責任交錯,使她陷入無法言說的痛苦。
孫藝珍細膩演繹了「想靠近卻又不得不疏遠」的掙扎,讓觀眾真切感受到她眼中的柔情與無奈。這也呈現了愛情中最殘酷的一面:即便深愛,也可能因現實洪流而被摧毀。
▲韓劇《鯊魚》劇照,女主角眼神流露出堅強與脆弱並存的情感牽動觀眾心弦(照片提供:韓國娛樂台)
悲劇核心:愛與恨能否共存?
《鯊魚》不只是復仇劇,更提出深刻命題:「在復仇的道路上,愛情是否還能存活?」這種心理拷問讓觀眾無法置身事外。金志宇以往作品《復活》《魔王》以黑暗敘事見長,而《鯊魚》將敘事美學推向極致。劇中不斷出現的道德困境,不僅是角色的掙扎,也引發觀眾內心的情感投射。
鯊魚的意象:殘酷卻真實的人生隱喻
導演朴燦弘與車榮勳巧妙運用鏡頭語言放大隱喻。大海的波濤與深海的寂靜,呼應角色孤寂心境。鯊魚必須不停前行,正如復仇者必須持續追逐目標,否則將被命運吞噬。這使《鯊魚》成為帶有詩意的悲劇:人生中的某些選擇,一旦踏出,就再無回頭之路。
復仇劇的文化脈絡:為何亞洲觀眾特別著迷?
復仇劇在韓國及亞洲市場長期擁有穩定受眾。其魅力不僅在張力十足的劇情,也源於文化中「家族」與「責任」的觀念。當角色背負家族傷痛,復仇不再是個人選擇,而是社會期待。
《鯊魚》將這一文化元素與愛情悲劇結合,使觀眾產生強烈共鳴。劇中對「情感與責任」矛盾的戲劇化呈現,不僅娛樂,也引發思考與情感共鳴。觀眾在觀看時,一邊心痛一邊追劇,透過劇情經歷極致愛恨,獲得情感釋放。
《鯊魚》金南佶與孫藝珍將愛與恨的掙扎刻畫淋漓盡致,編劇與導演的巧手則讓悲戀故事不只是娛樂,而是一種心靈拷問。當觀眾在螢幕前落淚時,或許不只是為角色哀傷,更是為心中那段無法言說的愛與痛找到出口。觀眾可於 9 月 10 日晚間 10 點,在韓國娛樂台收看《鯊魚》,一起體驗愛與復仇交錯的極致悲戀。
關於"韓國娛樂台"請至官網 (https://www.ulightdj.tv/channel/KMTV/KMTV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