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學者控論文遭改開告,華藝勝訴後為何給付15萬和解道歉?范雲:錢捐出做公益用途
黃靖文
圖片 吳東岳攝 提供
為了將台灣論文引進中國,刪去「國家」、「國立」等涉及國家主權字眼,民間最大電子期刊資料庫華藝,遭4名學者提告。 協助學者提告的民進黨立委范雲表示,雙方達成和解,華藝賠償15萬元並致歉,學者則將賠款捐獻給公益團體。 華藝數位則是指出,2022年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的民事判決,判決華藝勝訴,並無侵害4位學者重製權、改作權、公開傳輸權、不當變更禁止權,然公司憂心纏訟浪費司法資源,決定主動與原告學者和解。 華藝表示,會持續精進與出版單位合作,完善保障文章著作權的承諾,盼之後全力專注於協助台灣學術推廣事務。
台灣學者論文進到中國,中國公司為了中國官方審查制度,竄改論文內容,此事於2020年遭媒體踢爆,該家中企的論文來源,是台灣民間最大的學術電子期刊資料庫華藝數位。民進黨立委范雲為此協助4位學者,向華藝提出告訴,
范雲周三(8/20)偕同2名原告學者、圓矩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蔡晴羽,共同舉行記者會,公布雙方在纏訟4年後,華藝正式公開致歉,給付15萬元,並由學者的名義,將和解金捐作公益用途。
國家、國立等詞成禁詞 學者:嘔心瀝血研究變笑話…
原告代表人之一、世新大學性別所副教授伍維婷表示,她與教授黃淑玲共同發表的論文「當婦運衝撞國家:婦權會推動性別主流化的合縱連橫策略」。多次提及專有名詞「國家女性主義」,當時卻遭更改為「台灣女性主義」。
伍維婷表示,專有字詞被任意更改,導致她的文章變得毫無章法。他認為,不僅著作權被清害,更讓她的研究淪為國際笑話。
另一位原告、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邱花妹表示,她的論文研究主題探討毒管法修法,環境運動、資本、國家力量如何拉鋸角力。只是,為了配合中國審查,「國家」一詞全遭替換為台灣,讓論文變得難以閱讀。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另有一位論文作者皮國立,由於姓名恰好觸及敏感字詞,名字直接遭中國教育公司抹除,僅剩「皮」一字。
圓矩法律事務所律師蔡晴羽指出,此次爭議,即是企業為滿足中國市場限制,做了不得不採取的行為,侵犯學者權益。
范雲補充,她也發現自己有關民主、台灣人認同的兩篇論著,因觸碰中國敏感神經,自動被消失。
智慧法院一審曾判華藝勝訴
蔡晴羽說明,學者與華藝間屬於「非專屬授權」,並沒有同意華藝轉售,重製、上傳。只是由於辦理進口到中國,就必須經過中國指定公司,依照法令進行內容審查。
值得留意的是,智慧法院曾在2022年一審時,判決華藝數位勝訴,並未侵犯學者的著作權。關鍵在於,實際施行竄改標題、摘要的行為人,是「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
至於,授權論文內容的華藝雖授權資料庫內容,但在合約中,並未見任何授權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得修改內容的事實。因此,智慧法院判決4位學者敗訴。
蔡晴羽則坦言,一審結果的確敗訴,但也明確指出,倘若台灣學術文章若要進入中國,勢必得接受中國的審查,這是不爭的事實,而華藝在授權時,也必然知悉。
熟悉出版流程的專業人士則指出,進入中國市場就得接受審查,不只台灣,連歐美文獻都相同。只是,增加台灣論文國際能見度有其必要,正如同台灣體育的國際處境,若要參與國際體育活動,勢必得忍受「中華台北」的名號。
范雲表示,大家都支持學術交流,但必須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並非以學術交流為大旗,合理化紅色審查、矮化國家主權。她強調,這不只對學術研究,對許多文字工作者來說都一樣。
華藝:為避免浪費司法資源,主動和解
華藝數位則指出,2022年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的民事判決,已判決華藝勝訴,並無侵害4位學者的重製權、改作權、公開傳輸權、不當變更禁止權。然公司憂心纏訟浪費司法資源,決定主動與原告學者和解。
華藝表示,會持續精進與出版單位合作,完善保障文章著作權的承諾,盼之後全力專注於協助台灣學術推廣事務。
更多今周刊文章
台股大跌摜破月線怎麼了?外資賣超626億、利空難解…美金匯率3個月新低,大佛李其展:可能測這價位
徐國勇將接民進黨秘書長!年薪800萬剩1/4為何願接苦差事?原來和這兩人曾被稱是「薯條三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