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片《河鰻》譜社子島魔幻寓言 映照邊陲人生的真與幻 世界首映驚豔柏林、北影六項入圍 潘綱大全裸入戲挑戰泥濘 柯泯薰仙女入世初登大銀幕
社子島在台北的邊陲,像一塊被城市遺忘卻始終漂浮著的葉子。淡水河與基隆河交會的灣岸,靜靜托著這座帶著水氣與記憶的島嶼。焚化廠的煙日復一日升起,青年在此過著緩慢而沉悶的生活,直到一位神祕女子的出現,像潮水中忽然躍起的河鰻,劃破了日常的平靜。國片《河鰻》以魔幻寫實的筆觸,將都市孤寂、土地記憶與奇幻愛情交織成一首如夢似幻的詩,讓觀眾在銀幕上感受台灣在地靈氣與情感脈動。
《河鰻》為視覺藝術家朱駿騰的首部劇情長片,場景設定於幾乎被遺忘的台北邊陲社子島
由視覺藝術家朱駿騰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河鰻》,世界首映便入選柏林影展新競賽單元「視角」,也是台灣首次在該單元亮相。近日回到台灣參加第27屆台北電影節首映,朱駿騰坦言有些近鄉情怯,笑說「準備了這麼久,終於回台灣和觀眾見面,還是會有點患得患失」。影片同時入圍北影國際新導演競賽,並角逐台北電影獎六項大獎,包括最佳男主角、攝影、配樂、美術設計、造型設計與聲音設計。
電影《河鰻》以社子島為背景,描繪年輕男子與神祕女子的相遇,導演朱駿騰融入新媒體藝術經驗,呈現獨特美學
被時間封印的島與河上的邂逅
《河鰻》以幾乎被遺忘的社子島為舞台,這座被兩條河流緊緊環抱、因長年限建而與世隔絕的島嶼,在片中被拍成第三個主角。故事圍繞年輕的焚化廠工人阿亮(潘綱大飾)因父親落海失蹤,被迫回到這個他曾想逃離的地方,獨自守著父親留下的船屋與鴿舍,日子在悶聲無息中流逝。
某個午後,一名漂浮在河上的神祕女子(柯泯薰飾)闖進了他的視線。她的出現如同河水中的閃光,既真切又難以捉摸,像一首從過往遺落下來的旋律,在時隱時現間攪動島上的沉寂。兩人在交會中,逐漸觸碰到彼此隱藏的傷口,也引發了對自由與歸屬的追問。阿亮的好友浩仔(潘親御飾)同樣在焚化廠工作,以截然不同的性格陪伴在旁,成為映照阿亮孤執與遲疑的一面鏡子。
潘綱大、柯泯薰在《河鰻》中共譜神祕與遲滯交會的命運漣漪,戲裡默契十足,戲外真情流露
潘綱大全裸入戲挑戰泥濘 焚化廠便當味讓人難忘
潘綱大在《河鰻》中飾演一名被困於邊陲現實的青年角色,內斂中帶著爆發力,也讓他一舉入圍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北影活動上,他回憶在焚化廠拍攝的情景,形容現場空氣混雜著各種味道,操作機爪的時候,還看到動物在裡面,儼然是一種生態系。其中一場和潘親御在焚化廠吃便當的戲,更讓兩人至今難忘。潘親御直呼:「那味道真的好衝擊,比廚餘還要濃!」
另一大挑戰則是全裸沾滿泥濘水的場景。潘綱大透露,有一場戲是在島頭公園潮間帶拍攝,因為當地是觀光區,遊客不可能清場,「我要全裸狀態,就把褲子脫了,平常沒有什麼聊天的燈光組的大哥,立刻用四個遮光板幫我團團遮住,其實很感動!」極端的拍攝環境,讓他更深刻地投入角色,將壓抑與爆發的情感完整呈現到銀幕上。
《河鰻》團隊出席2025第27屆台北電影節頒獎典禮
柯泯薰仙女入世 首拍電影用數拍子找到與潘綱大的默契
音樂人柯泯薰唱而優則演,在片中化身神祕女子,以自然流動的肢體語言與情感層次,展現角色的神性與誘惑感。首次參與電影拍攝,她坦言:「開拍前很緊張,但導演一喊Action,我就進入角色,有一秒入戲的感覺,做音樂的時候大家都說我是仙女,拍電影很入世,來到人間的感覺。」
她透露,表演指導曾教她用數拍子的方式進入狀態,「我就跟著心跳和潘綱大的呼吸,他快我就慢,一凹一凸才有了完美的契合。」在音樂與呼吸之間找到節奏,也讓這段跨界初試啼聲的演出多了一份獨特的靈動氣息。
《河鰻》第37屆高威國際電影節 | 國際電影競賽
社子島在光影中甦醒 《河鰻》捕捉土地的真與幻
影片以獨特的視覺與聲音設計,捕捉社子島的光影與氣息。黃昏時的水面像銀色信紙,堤岸微微駝著身影;潮間帶的泥灘、濕地的鳥鳴,都像是故事的呼吸,隨著潮汐與角色心境一同起伏。導演朱駿騰以細膩的鏡頭語言,讓觀眾在真實地景與夢幻氛圍之間游移。《河鰻》不僅是一段奇幻愛情,更是對存在與消逝的凝視,把台灣土地的真實與幻境一併封存在光影之中。
《河鰻》將於10月3日全台上映 帶觀眾走進社子島的魔幻寓言
《河鰻》訴說社子島的魔幻寓言 電影上映日
《河鰻》將於10月3日在台灣上映,帶領觀眾走進社子島的魔幻寓言,感受那片被時間與河水環抱的邊陲土地。當潮水退去、光影沉入銀幕,留在心底的,或許是一段無法被時間沖淡的故事。
(圖片來源:台北電影節、底噪影像提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