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環保35】檳城斯里尼蒙環保教育站 心靈清淨
今年也是慈濟的環保志業35周年,回顧這一路走來,全球環保志工超過十萬人,也設立超過一萬個環保據點。其中光是在馬來西亞,就有將近一千個環保站點,來看到在檳城的斯里尼蒙環保教育站,原本是座廢棄飲食中心,現在變成社區核心,共同耕耘護大地。
慈濟志工蕭益光:「這個地方 它本身地方夠大,它停車場很方便,因為我們要菩薩大招生,給更加多人認識慈濟,就要很多人來 很多人來的話,就需要有很多地方可以停車,所以這個地點就很美了。」
斯里尼蒙慈濟環保教育站的志工們,堅定的信念,逐步改變了社區生活方式,帶動民眾也一起來「手」護大地。
「像1號(回收物)嗎 (不像),可是它寫1號。」
慈濟志工蕭益光:「我們開始就一個禮拜開兩天, 大德越來越多的時候,有一些他們做了 他也願意承擔,當他願意承擔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更加進一步地,教導他做更深入的環保的理念,這個環保教育才可以真正,達到我們要的方向。」
慈濟馬來西亞分會職工余韶蓮:「斯里尼蒙慈濟環保教育站,從2012年11月開始啟用,經過13年的光景,慈濟志工把一個荒廢的飲食中心,淬煉成社區生態的核心,這裡已經不再只是資源回收站,而是一座涵蓋回收 教育,修復與惜福的多功能社區基地。」
志工陳羅豪:「我是負責這個(拆卸)卡帶的,把整個丟掉的話 真的是,那個時候真的是叫垃圾了,雖然是裡面小小的東西,但是如果有我們有多工一些,把它分類好的話,就變成了 可能人家要的東西。」
身體不便的陳羅豪,因罹病認識慈濟,走進環保站後,開始了人生新的方向,也找到了心靈的歸屬。
志工陳羅豪:「其實就是很感恩,然後就是說 有這個地方,當作是我 第二個家這樣子, 來這邊 然後給我有機會付出。」
慈濟志工張奕麟:「環保其實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只要你是住在地球上面,你就要這個環境好,你才能夠繼續住下去,因為碰到慈濟 有這一個平台, 走入社區 社會去付出,這個也是修行的一個過程。」
聲音慈濟志工 蕭益光:「心靈上的垃圾也是垃圾,所以我們不只是在做,回收的垃圾 其實到最後,也是朝向自己的心靈上的垃圾,它是一個很遠的目標,最重要是 因為有這個方向,自己堅持的心,一直要再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