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軍生涯前十年 王威晨:獎項和紀錄都不重要,團隊最重要
不知不覺地,中信中弟隊長王威晨也完成的一軍生涯的前10個球季,過去這10年他經歷過球隊3次奪冠,拿過年度盜壘王和安打王,成為經典賽國手,更在今年季初完成生涯千安里程碑,但也遭受喪父之慟,近兩年受傷頻率大增。2025年或許是個人生涯的轉型期,全季只有32場三壘守備出賽,成為自2018年以後最少的一季,擔任指定打擊的次數甚至讓他能在這位置上競爭最佳十人獎。
34歲了,守備次數變少,也不太常盜壘了,怎麼想呢?王威晨笑說,「其實不管是什麼位置都一樣,我都還是把自己準備好,讓教練可以好好用我。」於是數據、獎項這些都變得不是那麼重要,像是今年累積了370打席,只差2打席就可以湊足規定打席數(3.1x120),雖然不會因此拿下什麼個人獎,但有些選手還是會在乎這個部分,王威晨卻不去想這個問題。
「個人獎我不在意,希望有朝一日能讓你們(記者)在別的位置中選我。」
過去是彭政閔、周思齊和王勝偉等大學長的小弟,但現在的王威晨不只是中信兄弟隊長,更是隊中眾多「小朋友」的心靈支柱,他給予後輩的幫助更是偏向主動的,有實際上的技術協助,也有灌心靈雞湯式的啟發,今年台灣大賽,中信兄弟陣中有多達9人是首度參戰,他說,「我通常會一個一個去講,提醒別人,也算是提醒自己。」
近兩年的成績沒有那麼風光,與受傷頻率增加有關,但季後賽和台灣大賽這樣的大戰中,王威晨總能繳出優異的數據,多少與他的個性有關,因為分得出輕重,在這樣的場合中,更知道自己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王威晨在生涯的每一系列台灣大賽都有超過3成的打擊率,去年高達0.474,生涯台灣大賽打擊率0.381、上壘率0.429、長打率0.478,今年的台灣大賽首戰球隊雖然輸了,但他還是有安打表現,王威晨說,「其實沒有什麼訣竅,自己打的好不好沒關係,團隊贏球最重要。」
至於明年以後的事,一切都等這最多7場的台灣大賽打完再說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