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中國肥胖率邁向2030年逾65% 醫師罕見公開呼籲:減重藥納保不能再等

優分析

更新於 11月17日01:01 • 發布於 11月14日06:30 • 優分析

面對肥胖人口快速攀升,中國部分醫師近期罕見公開呼籲政府,應將減重用藥納入國家醫療保險制度。這樣的倡議在中國醫療體系並不常見,反映肥胖問題已對公共衛生造成沈重壓力。

肥胖已成中國第六大致死與致殘風險 2030年逾六成民眾體重過重

根據醫學專家的說法,肥胖已成中國第六大致殘與致死風險因子。隨著飲食愈發不健康以及久坐工作型態普及,中國14億人口中,被歸類為過重或肥胖者的比例預料將在2030年突破65%,成為政府醫療財政難以忽視的壓力來源。

中國政府於2024年首次發布肥胖診斷與治療指引,但未將減重藥物納入保險給付範圍,政策重點仍放在其他醫療項目。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全球健康資深研究員黃嚴忠指出,肥胖率持續攀升與治療成本過高,已讓中國醫療體系承受壓力,「醫師開始關注病患取得治療的落差」。

醫師:一年藥費高達患者年薪五成 長期治療難以持續

中國多位內分泌與心臟科醫師表示,減重藥對改善肥胖有顯著成效,但費用昂貴,患者難以長期負擔。

在寧海工作的內分泌科醫師金捷表示,一名患者因無法找到工作而無力購藥,她甚至自掏腰包協助購買藥物,「成本讓許多患者難以長期用藥」。

根據路透社的估算,一家藥廠的體重管理藥物,一年療程費用可達人民幣35,040元(約等於4,919美元),約占當地民營企業員工年均薪資的一半,導致許多患者無法長期使用。

北京心臟科醫師張玉清則認為,至少應針對患有多重併發症的肥胖患者,提供GLP-1類藥物的醫保補貼。

中國自製減重藥競爭激烈 專家預期2026年前後仿製藥將壓低價格

中國本地已有多家藥企投入體重管理藥物生產,包括信達生物、華東醫藥、上海本馬醫藥等,但市場份額透明度不高。

諾和諾德執行長Mike Doustdar在簡報中表示,中國的減肥藥市場擴張速度「不如預期」,其一原因是過去並未在當地推出上一代產品,此外本土競爭者眾多,使市場環境更為複雜。

值得注意的是,諾和諾德暢銷減重藥Wegovy的關鍵專利將於2026年到期,多家中國藥企如石藥集團、杭州九源基因生物製藥等正在開發對應版本,市場預期競爭將更趨激烈。

高盛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缺乏明顯差異化的單靶點GLP-1藥物,未來恐面臨來自仿製藥更大的價格壓力,或有助降低藥價,使更多患者能負擔治療成本。

醫界倡議升溫 但官方沉默

儘管醫師對肥胖問題的公共倡議在中國十分罕見,但在疫情後肥胖問題加速惡化背景下,醫界呼聲越來越高。不過,負責醫保制度的中國國家醫療保障局截至目前尚未回覆任何相關詢問。

在減重藥需求快速增長、仿製藥競爭者虎視眈眈之際,中國醫療體系將如何處理肥胖帶來的長期財政與公共健康挑戰,仍是市場與醫界持續關注的焦點。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復牌剛滿月!「芝蔴街美語」母公司爆違約交割 韭菜慘翻車

三立新聞網
02

華碩用戶注意!大量路由器遭駭客攻擊、台灣被點名受害最多

自由電子報
03

獨家/國光客運又傳欠薪? 司機爆料:連輪胎、洗車耗材都沒錢!

三立新聞網
04

只紅一天!AI泡沫疑慮未消 美股、台指期盤後暴跌

民視新聞網
05

降息恐延後澆熄市場信心 台股大跌800點 台積電死守1400大關

鏡報
06

全支付疑遭盜刷 金管會:非內部系統異常 39件遭釣魚詐騙

anue鉅亨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