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公館圓環1路段「週六起7-9時禁左轉」 網友酸:卡丁車新賽道又出了

鏡週刊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通勤族抱怨公館圓環被拆除後,塞車的情形非常嚴峻,車程都被迫拉長。(鏡報林煒凱)

台北市政府拆除公館圓環、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的決策,引發通勤族不滿,抱怨更塞了,為此北市府頻調整相關措施。北市府昨日再宣布,羅斯福路南往北8日起,7時至9時禁止左轉,網友留言依舊酸爆「蔣不聽呢⋯」不少苦主分享通勤慘況,酸「羅斯福路南往北7-9,禁止左轉往福和橋,南往北要走福和橋的汽車,先右轉到台科大門口迴轉,卡丁車新賽道又出了」。

為提升羅斯福路與基隆路口上午尖峰時段車流紓解效率,交通管制工程處昨(4日)表示,自本週六(8日)起於該路口南往北方向實施7至9時禁止左轉管制,內側第2車道規劃設置「可變車道」,即上午7時至9時為直行車道(南往北方向禁止左轉,機車調整為兩段式左轉),其餘時段為左轉專用車道,藉由彈性調整車道行向,提升路口紓解效率。

11月8日起,台北市羅斯福路南往北方向(新店、文山往公館)內側第二車道設置「可變車道」。(台北市交工處提供)

為增進直行車流之紓解效率,交工處將於羅斯福路南往北內側第2車道採「可變車道」設計,於7至9時調整為直行車道,其餘時段則為左轉專用車道。交工處說明,7至9時期間,羅斯福路與基隆路口南往北方向禁止左轉,左轉車輛請先右轉基隆路,再於台科大校門前路口迴轉,機車於該時段亦禁止直接左轉,請依規定兩段式左轉或依前述替代動線通行。

台北市議員苗博雅也撰文指出,「車潮壅塞難解,蔣市府宣布:公館圓環遺址羅斯福路南往北7點至9點,禁止左轉往福和橋」,並補充「蔣市府:7-9上班時間,羅斯福路南往北要走福和橋,汽車先右轉到台科大門口迴轉,再往福和橋。機車兩段式左轉」。吸引網友狂酸「降低無人傷亡的車禍最好的方法就是塞車,全世界都學到了。」

8日起7時至9時,羅斯福路南往北方向,左轉車輛需先右轉基隆路,再到台科大校門前路口迴轉。(台北市交工處提供)

網友紛紛留言「應該全面禁止通行,就不會塞車了」「下一步就是推動羅斯福路公車專用道地下化了」「乾脆禁止新北人來往台北」「乾脆用車牌號碼管制好了,奇數週一能走,偶數週二能走」「有圓環,還轉得過去⋯沒圓環,索性不給轉了!」「現在不是要你等紅燈,要你繞圈圈」「7-9禁止出門我覺得也很棒」「下一步是拆福和橋跟北新橋嗎?」

「永遠回不去有地下公車專用道的25分鐘通勤時間!」有網友今(5日)於Threads分享公館圓環通勤時間,直指7時48分上車、8時22分下車,途經17站、車程約34分鐘,但這是恰好少等到一個紅綠燈,但過往根本不用靠運氣。如今又有新措施「機車可直接到基隆路待轉上福和橋。汽車卻是先右轉到台科大前面,然後迴轉到基隆路,再直行上福和橋,這真的很荒唐欸!是要塞死基隆路嗎?還是要在台科大前再蓋一個圓環?」

欲左轉的機車可兩段式左轉,或按汽車的替代動線行駛。(台北市交工處提供)

該篇貼文吸引其他人表示,「這樣才能體會只是在等紅燈」「反正他只要規避舊圓環的區域,其他地方發生車禍或是塞車不在改善內!合理」「改來改去越改越亂」「我現在都不敢開車過去,因為在看不懂到底要怎麼做會不會繞來繞去最後回到原點」「回到原點還好,最怕的是在路中間徬徨無助的小車,我都怕他們被大車追撞」

加鏡LINE新聞不漏接
公館圓環塞爆挨轟「北市府急補救」 蔣萬安:至少需2週恢復正常車流
公館圓環首上班日塞爆「機車族也崩潰」 蔣萬安7點視察:整體看起來都算順暢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鳳凰將升級中颱 氣象署估10日發布海警

中央通訊社
02

直擊/黃昏市場湧「買豬肉潮」!店家曝每斤貴10元跑不掉

三立新聞網
03

鏡片這樣洗最安全 延長眼鏡壽命!眼鏡行老闆教「正確洗法」

TVBS
04

學生回憶沒了…曾是潮流地標!「小西門町」淪死城 滿街「出租空店」在地人曝原因

鏡週刊
05

營養午餐出現「泡麵蒸蛋」學生傻眼 校方回應了:滿意度九成

三立新聞網
06

不是鳳梨酥!外媒點名「台灣1零食」不普通:送禮好選擇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