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點名印太司令部交保台作業 憂抗中戰力被內鬥扯後腿
美國國會一個具影響力的委員會18日直指,華府各機關部門正陷入各自為政、多頭馬車的官僚亂局,嚴重削弱對抗中國的能力,呼籲政府建立一個新單位來整合各機關的相關業務,強化抗中韌性。委員會還敦促立法者,要求美軍印太司令部「交出《台灣關係法》的作業」,證明美軍具備嚇阻武力犯台的能力。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國會授權成立的「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18日表示,美國政府必須停止各部門之間的內鬥,才能提升執行與監督出口管制,以及改進制裁政策的能力。該委員會從生物科技供應鏈到台灣等議題提出共28項建議,當中指出美國應加強處理中國構成的國安層級經濟威脅,解方之一是成立一個新的政府單位,專門負責統籌部分部門的相關業務,例如商務部的「工業暨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財政部的「外國資產管制辦公室」(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OFAC),以及國務院負責出口管制合作的辦公室。
該委員會成員奎肯(Michael Kuiken)在簡報中說,「你基本上可以看到這些各自為政的『封建諸侯國』,為了自己在這個生態系統裡所掌控的權限彼此爭吵。」他指出,「我們很清楚,與中國的衝突將會是持續的,因此我們需要重新組織,用更周全的方式來思考這件事。」該委員會表示,美國必須進行這項改革,「來對抗中國系統性且持續性的規避手法。」並指出,目前美方由多個機構分散處理的做法,稀釋了責任歸屬,也降低了優先次序的明確性。
該委員會也呼籲國會強化「工業暨安全局」(BIS)的能力,讓其能在日新月異的科技領域中,更有效因應和中國的競爭。委員會表示,BIS應要求企業在出口尖端晶片時,必須使用可追蹤技術。委員會也建議,BIS應要求企業在出口性能超過一定門檻的晶片時,採用「租賃模式」,讓客戶只能透過雲端方式使用這些晶片。
委員會也敦促立法者,要求美國印太司令部(U.S. Indo-Pacific Command)證明其符合《台灣關係法》的規定。這部法律要求美軍必須維持足夠能力,能抵抗任何對台灣使用武力的行動。委員會副主席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說,「我們把這項建議稱為,《台灣關係法》裡『交作業』條款。」並補充,「就我所知,印太司令部從來沒有被要求證明這件事。」
委員會也建議,國會應增加美國太空軍的預算,以因應中國在太空領域的快速擴張。報告指出,五角大廈也需要加強太空軍的能力,包括「進行太空戰爭兵棋推演,以及建立更真實的模擬與建模系統,來呈現中國可能帶來的威脅」。這份報告發布之際,美中從經濟到安全等各領域的戰略競爭日益加劇,也是在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在南韓達成貿易休戰協議的數週後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