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美食

加進麵裡、湯裡更加分!2招火鍋料聰明用 澎湃海味10分鐘上桌

窩廚房

發布於 06月20日12:00

炎炎夏日走進廚房都是種折磨,從準備食材、料理再到上桌,真的熱到沒胃口啦!餐餐外食又覺得不健康,該怎麼辦呢?其實冷凍庫裡沒吃完的火鍋料,就是你備餐時的神隊友!火鍋料不只拿來煮火鍋,這次窩編就要分享兩種超實用的火鍋料延伸吃法:鮮味滿滿的蔬菜烏龍麵,簡單快速又滿足;一湯兩吃的台味海鮮羹湯,不只吃巧還能吃飽。

火鍋料用得巧、日常備料沒煩惱!一年四季都能讓餐桌變得豐富又美味!

快速上桌!海味爆汁蔬菜烏龍麵

煮麵時加點火鍋料,才是真享受!鮮甜的蔬菜湯頭,搭配花朵造型的筍香水晶餃,皮Q餡香口感充滿驚喜,還有吃得到花枝原塊,咬下去要小心噴汁的爆汁三杯海鮮丸。一鍋到底不需要額外煮水熬高湯,10分鐘就能開動,絕對是懶人必學的美味料理!湯、麵、料的完美結合,讓你一口接一口。

【食材】2人份

桂冠 筍香水晶餃 4顆

桂冠 爆汁三杯海鮮丸 6顆

愛麵族 鍋燒麵 1包

蛋餃 4個

洋蔥絲 40克

香菇片 40克

紅蘿蔔絲 40克

牛蕃茄 1顆

青江菜 4個

火鍋豬肉片 200克

沙拉油 適量

水 600克

【調味料】

鹽 適量

鰹魚醬油 少許

蔥花 (裝飾) 適量

【作法】

1.洋蔥、紅蘿蔔切絲,香菇切片,牛蕃茄切八等份,青江菜對切。

2.湯鍋加熱後倒入沙拉油,放入洋蔥絲、紅蘿蔔絲與香菇片炒香。

3.接著加入牛蕃茄拌炒至軟化出汁,倒入水煮滾,再放蛋餃下鍋。

4.海鮮丸接著入鍋,煮約3分鐘。

5.接續放入烏龍麵和水晶餃,煮2分鐘讓麵條吸飽湯汁。

6.接近完成時,放青江菜與豬肉片煮至熟透。

7.最後用鹽與鰹魚醬油調味,盛入碗中撒上蔥花就能上桌啦!

一湯兩吃!台味海鮮羹湯

餐桌上怎麼能少了這一道?暖心又暖胃的台味海鮮羹湯,配上滿滿蝦塊、花枝塊的花枝蝦漿,每一口都海味十足。鮮甜彈牙的魚漿與花枝,讓羹湯的口感更有層次,再加入家中常備的蔬菜,超澎湃的海鮮羹湯就完成啦!若要更飽足,羹湯配上麵條或米粉,兩種吃法讓家常菜變得更豐富,輕鬆滿足全家人的胃!

【食材】4人份

桂冠 花枝蝦漿 2條

桂冠 貢丸 3顆

桂冠 旗魚丸 3顆

木耳絲 30克

竹筍絲 60克

洋蔥絲 60克

紅蘿蔔絲 50克

香菇片 40克

豆芽菜 50克

蒜碎 15克

蛋 2顆

米粉 200克 (依需求準備)

【調味料】

沙茶醬 40克

醬油 50克

米酒 30克

烏醋 30克

水 1500克

太白粉水 (太白粉:水=1:1) 30克

沙拉油 適量

鹽 適量

糖 適量

白胡椒粉 適量

九層塔或香菜 (裝飾) 適量

【作法】

1.木耳、竹筍、洋蔥、紅蘿蔔切絲,香菇切片,蒜頭切碎,雞蛋打散備用。

2.湯鍋加熱後倒入沙拉油,先炒香洋蔥絲、紅蘿蔔絲與蒜末,接著放入竹筍絲、木耳絲與香菇片拌炒。

3.加入米酒、一半的醬油與沙茶醬炒出醬香,倒入清水煮滾後轉中火,放入貢丸、旗魚丸與桂冠花枝蝦漿,煮約8分鐘。

4.加入豆芽菜,並倒入剩下的醬油、沙茶醬、鹽、糖與白胡椒粉調味。

5.再次煮滾後關火,攪拌形成小漩渦,慢慢倒入蛋液煮成蛋花。最後加入太白粉水及烏醋增香,依喜好撒上九層塔或香菜就完成啦!

💡窩編推薦吃法:將米粉燙過後加進海鮮羹湯裡,一湯兩吃絕對飽足感滿分!

想看更多美味料理,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哦!

桂冠窩廚房Youtube頻道

桂冠窩廚房Facebook

桂冠窩廚房Instagram

更多美食相關文章

01

2家比薩業者又槓上!煙燻起司火山PK牛燒肉

卡優新聞網
02

咖啡冰淇淋買一送一!教師節優惠蛋黃酥霜淇淋新口味 中秋節玉兔包超應景

景點家
03

中秋烤蔬菜不乾柴!水嫩多汁、解油膩的「櫛瓜烤菇捲」

窩廚房
04

原來不是日本發明的嗎?源於海外卻在日本發揚光大的5種調味料

LIVE JAPAN
05

教師節連假美食探險,台北必訪餐廳推薦,讓美味成為假期亮點,這六間快收藏吧!

MENU 美食誌
06

藏壽司台南高雄新開幕全單9折!吉伊卡哇2大實用周邊免費送

景點家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