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宣播諜戰劇、外逼高市撤台海論 北京「筆槍」齊上陣對台出招
在美國對台態度趨於低調之際,中國近期對台灣祭出「筆桿子加槍桿子」策略,一邊利用諜戰劇等文化宣傳強化國內統一敘事,一邊又對日本等台灣支持者加大軍事與外交挑釁,企圖孤立台灣,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共已故前領導人毛澤東曾說過,「槍桿子和筆桿子結合起來,事情就好辦了」,當中的「筆」指的就是宣傳工具,「槍」則是軍隊。中國官媒央視近來在黃金時段正熱播一部歷史劇《沉默的榮耀》,劇中將中共特工在國共內戰時期於台灣從事間諜活動,最終遭到處決的過程,描繪成為了「統一大業」而犧牲的殉道者。知情人士表示,中國官方下令國有劇團只能演出戰爭題材的劇作,其他類型的劇目則已全數遭拒。此舉突顯出中國正將文化產出由上至下地導向「民族鬥爭」主題,企圖升級中國內部本就高漲的「統一台灣」氛圍。
#沉默的荣耀 pic.twitter.com/zlmPr2xXha
— 逆袭 (@horobeyo) October 14, 2025
最近关于台湾题材的作品火到不行#海峡两岸 #沉默的荣耀 🇨🇳 pic.twitter.com/13xyYAGg8V
— 非著名麻瓜少女💕 (@i_am_flowerH) October 29, 2025
历史太薄,装不下他们的伟大,我们随手一翻,就是他们的一生。历史又太厚,我们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只知道他们叫英雄。虽素未谋面却身受其恩,怕下笔太重惊扰了烈士的英魂,又怕下笔太轻描绘不出他们惊天动地的往昔。铭记历史,致敬先烈! #沉默的荣耀 pic.twitter.com/LGjLE49DKa
— Tu Xiaobao(💯互fo) (@lyip2025) October 23, 2025
而「槍桿子」則體現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於7日發表的「台灣有事論」風波上。先是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薛劍於8日在社群平台X發文,「那種擅自闖入的骯髒頭顱,就應該毫不猶豫斬掉。」貼文之後雖被刪除,但接近北京決策圈的人表示,這是獲得官方默許的刻意舉動,目的是為了測試日本的反應與決心;緊接著,中國又於16日派出4艘武裝海警船接近主權爭議的釣魚台周邊海域,日本戰機為此緊急升空,攔截一架在與那國島附近盤旋的中國軍用無人機。與那國島是日本最西端、也是距離台灣最近的島嶼。
接近北京決策圈的人士說,這些看似不相干的事,其實正是北京「筆桿子加槍桿子」策略的典型示範:一方面用媒體與文化的鐵腕控制國內輿論;另一方面則是對像日本這樣的台灣支持者痛下殺手,意圖讓台灣在國際上更加孤立。
美國對台低調之際 北京企圖將灰色地帶戰術常態化
知情人士指出,中國的這項策略被稱為A計劃,目標是在不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讓台灣在經濟、外交與心理層面都承受難以為繼的壓力,最終只能選唯一可行的道路:與中國領導層談判,接受某種政治安排。而在這套策略背後,還潛藏著B計畫,武統。外界普遍認為,北京正系統性地營造一種環境,讓經濟脅迫、政治干預等「灰色地帶戰術」成為常態,避免最終只能執行B計畫。
報導認為,之所以加大施壓,是因為它認為美國近期在台灣議題上相對安靜,出現了可趁之機。美國總統川普與前任總統拜登不同,不願明確說出若中國入侵台灣,美國是否會進行軍事介入,反而說出美國若公開承諾是否協防台灣將削弱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談判地位。
爭取台灣民心失敗 北京「筆桿子和槍桿子」上線
北京此刻採取行動,是想打破過去十年逐漸固化的循環。數十年前,台灣人口中有相當一部份自認是「中國人」,或「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但台灣自2016年民進黨成為執政黨以來,不斷強化「台灣人」的身分認同,民調一再顯示,超過60%到70%的民眾都認為自己只是「台灣人」。
而北京現在一連串經過精心策畫的舉動,反倒突顯出北京擔憂對台灣「爭取民心」之戰,幾乎已經輸得差不多了。正因如此,接近中國決策圈人士表示,北京才會一邊用「筆桿子」推動播出諜戰劇、抗日劇,宣揚中國式的歷史敘事進行大內宣;一邊用「槍桿子」對日本施壓。然而,對美國及區域內盟友而言,最大的未知在於,北京這波行動是它目前所有計畫的全部,又或者只是一個更具攻擊性行動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