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德語媒體:人工智能能否拯救中國的人口危機?

德國之聲

更新於 2小時前 • 發布於 2小時前 • 媒體看中國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中國教育部七月發布的最新數據,過去四年當中,中國關閉了四萬多所幼兒園,而入學兒童的數量則減少了25%。盡管中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政策,然而迄今為止收效卻並不明顯。這篇題為《機器人能取代孩子嗎?》的評論寫道:

“中國政府並不希望引入外來移民,而是采取了雙重戰略:一方面是出台各項有利於家庭的措施,另一方面則是推動人工智能與自動化。政府對技術的發展寄予厚望。早在2017年,國務院就出台了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其中明確指出,人口老齡化這一社會問題有可能借助人工智能得到解決。這一發展戰略中寫道:人工智能將成為經濟的核心引擎,並將在包括教育和醫療在內的各個領域得到應用,‘重復性、危險性的工作將越來越多地由人工智能所承擔。’

廣東是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走進這裡的工廠,工人已被機器人所取代的場景幾乎隨處可見。機器人在運送物料、包裝、分揀,並把貨物堆放到托盤上。從2016年開始,中國就已成為世界機器人密度最高的國家,全球30%的機器人銷售流向中國。在中國,機器人早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們在醫院、酒店、和餐館裡隨處可見,它們負責對病患進行初步診斷、說‘歡迎光臨’、送餐等等。中國的春晚上,早已出現機器人跳舞的場面,而煙花表演也早已被無人機燈光秀所取代。

在中國,工人被機器人所取代的場景幾乎隨處可見.

咨詢公司普華永道的一項估測顯示,未來十五年內,中國四分之一的工作崗位將因人工智能和自動化進程而消失。從工人的角度來看,這一趨勢令人擔憂。而中國政府也很清楚,這一趨勢可能會引發社會問題。也正因為如此,中國的‘五年計劃’中已寫明,必須對工人進行再培訓,並提高培訓水准。

人工智能只能緩解局勢 無法解決人口危機

但從政府的角度而言,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更是一種機遇。推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模式一直依賴龐大的廉價勞動力群體,但這個模式即將走到盡頭。如今就業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的佔比為59%,到2100年這一比例將降至36%。在一定程度上,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確實可以在人口萎縮的情況下幫助維持高生產率和低工資。 ”

《新蘇黎世報》評論指出,在共產黨統治的國家中,總是存在一種對科學技術的痴迷追求。因為技術可以帶來進步,並可以顯示社會主義社會比資本主義社會更為優越:

“但中國政府能否借助鼓勵生育的政策和人工智能的廣泛投入解決日益明顯的人口危機,卻仍然值得質疑。更有可能的場景則是,上述措施只能起到止損的作用。科學家已經提供了明顯的證據:鼓勵生育的政策並非毫無效果,但長遠來看,對生育率的影響卻非常有限。例如在德國,盡管政府出台了父母假期和父母補貼等旨在減輕家庭負擔的措施,但生育率仍然再一次出現下滑。而中國各地競相推出的鼓勵生育政策,想必也只是為了展示施政能力以及阻止生育率進一步下滑的嘗試而已。

人工智能確實能帶來新的經濟活力,但中國還需要出台更多的改革措施。那些現在養活著大量工人的低端崗位將會消失。當務之急是建立起一個靈活的教育體系,重點培養人們學習新知識和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國有企業必須提高效率,而退休年齡也必須進一步延遲。中國人需要一個值得信賴的醫療和健康保險體系,只有這樣,養老負擔才不會完全壓在子女身上。

凡此種種,都是需要耗時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巨大工程。也許屆時已經為時過晚,以至於中國不得不面對未富先老的現實。”

煤電廠數量激增 減排承諾受考驗

《法蘭克福匯報》報道稱,盡管中國在大力推動能源轉型,煤電佔比已降至歷史最低點,但今年上半年,中國新投產煤電裝機容量仍達到21千兆瓦,創下十年新高,這無疑對中國的減排承諾構成了重大挑戰。

“中國需要如此多的新電廠,是因為電力需求依然非常旺盛。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電力需求同比增長3.7%。人工智能、出口增長以及酷暑中空調使用量的增加,都推高了用電量。僅在今年7月,居民用電量同比就增長了18%。

大力發展煤電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四年前那場波及中國很多地區的電力危機。當時,全國十多個省份不得不拉閘限電、實行電力配給制度。為了避免類似情況重演,地方政府批准建設了更多煤電機組,如今這些電廠正在陸續完工投產。 在抗擊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中,中國被視為是最關鍵的參與者。過去十年全球碳排放的增長,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今已是美國的兩倍以上以及歐盟的四倍以上。在人均排放量方面,中國仍低於美國,但比歐盟卻高出大約50%。”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美國鳳凰城遭「巨型沙塵暴」襲擊!末日景象超震撼 逾6萬戶停電

CTWANT
02

西門町揮五星旗日男身份遭起底 日網全怒了

NOWNEWS今日新聞
03

比睡不夠更可怕!1睡法恐增78%死亡風險 醫揭「最健康睡眠公式」

鏡週刊
04

92歲肌肉宛如20歲!短跑阿嬤震驚科學家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最新消息

日本女偶像內衣外穿逛鎌倉惹議!市府出手了

NOWNEWS今日新聞

歷史上的今天》8月27日——6萬年來最親密接觸!火星離地球「只有」5500萬公里

風傳媒

聯準會理事庫克不理會川普將她開除 稱其無權這麼做

中央通訊社

川普再提「可能今年訪中」 中國外交部打太極:中美元首保持密切交往溝通

太報

美商務部長:國防工業或成政府入股下一目標

中央廣播電臺

梅爾茨譴責以軍空襲加沙醫院:德國停供武器是對的

德國之聲

天津上合峰會強人秀:習近平將歡迎普京和莫迪來訪

德國之聲

聯合國:全球1/4民眾缺乏安全飲用水

中央通訊社

日經朝日控Perplexity AI侵權 各求償22億日圓

中央通訊社

美股平盤震盪!洛克希德馬丁被美國政府點名

NOWNEWS今日新聞

執政黨淪在野黨 南韓議員當選「國民力量」黨魁、誓言打倒李在明

太報

澤倫斯基與蒲亭會談 芬蘭總統表示不樂觀

中央通訊社

法國總理撙節預算案釀倒閣危機 政局恐再陷動盪

中央通訊社

路透:美俄磋商烏克蘭和平 兼談多項能源合作提案

路透社

路透:磋商烏克蘭和平 美俄兼談多項能源合作提案

中央通訊社

川普對李在明鋼筆愛不釋手!公司訂單暴增

NOWNEWS今日新聞

盧特尼克示意 美國政府也考慮取得國防企業股份

太報

移居日本更難了!創業簽證恐變嚴格 資本門檻擬「拉高6倍」至3千萬日圓

CTWANT

日本自駕遊注意!停車場「1計價方式」要小心 恐噴天價停車費

三立新聞網

以媒稱以色列急找加薩停戰途徑 卡達嗆:協議9成符合要求卻遲不回覆

上報

美印關係緊張之際 新德里重申對四方安全對話支持

中央廣播電臺

川普簽令起訴焚燒國旗者 暗示美國人喜歡獨裁者

中央通訊社

乘客廁所抽大麻 美聯航機長不飛了!數百人行程受影響

CTWANT

印度21歲妹子懷孕5個月!想回娘家產檢 丈夫氣炸「勒死分屍」

TVBS

路透:反制歐盟數位服務法 川普政府擬制裁執行官員

中央通訊社

川普揚言關稅反擊數位稅 歐盟:數位主權不容置喙

中央廣播電臺

女偶像「抖J奶」逛鐮倉老街 民眾驚呼太扯!市府出手了

太報

莫迪將赴日參加峰會 料邀石破茂到印度參加QUAD(圖)

中央通訊社

樂園表演「正妹穿薄片」前後搖!遭家長檢舉網歪樓:少管閒事

民視新聞網

中國女遊星囂張插隊嗆:新加坡算什麼?

NOWNEWS今日新聞

莫迪將赴日參加峰會 料邀石破茂到印度參加QUAD

中央通訊社

保時捷官宣:放棄自主研發電動車電池

德國之聲

繼「間諜市長」後又爆國安威脅 中國大亨造假菲籍混進海防輔助隊當少將

上報

玻利維亞總統候選人承諾 將廢除與中俄鋰礦協議

中央通訊社

張又俠:真學真信習近平思想 全面加強練兵備戰

中央通訊社

美國鳳凰城遭「巨型沙塵暴」襲擊!末日景象超震撼 逾6萬戶停電

CTWANT

獲韓美總統「加持」 南韓手工筆品牌聲名大噪、概念股暴漲

太報

承諾提高國防支出 李在明:「安美經中」路線行不通

台視

德國法院裁決:蘋果宣傳Apple Watch為「碳中和」產品不實

中央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