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導】女練習生「10人裡8人不來月經」!韓新書揭K-pop殘酷真相:舞台光環背後是血汗與飢餓
韓流偶像在全球風光無限,但那些讓世界瘋狂的閃耀舞台,其實是以青春、飢餓、與停經為代價建成的夢。 韓國近日出版的一本新書《K-pop:奇怪國度的偶像》(暫譯)揭露了這個年產數千億韓元的產業,如何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犧牲了練習生與偶像們最基本的「人權與身體健康」。
作者全多賢(音)是韓國經濟類媒體《Biz Hankook》的記者,就K-pop議題採訪了40多位業內及相關人士,包括偶像、練習生、製作人、經紀公司CEO、評論家、律師、國會議員以及粉絲,從各個角度揭示了K-Pop產業的種種陰影。
「10個女練習生有8個不來月經」──光環背後的血汗代價
書中引述多位娛樂公司內部人士的證言,揭露韓國練習生制度的極端環境。 一位新藝人開發部關係人直言,為了符合公司嚴苛的外型標準,很多練習生一週只喝水不吃飯,早上五點起床、凌晨兩點才能回家。 女練習生因為長期進行飢餓式節食與過度運動,導致10人裡有8人月經停止:「這裡沒有所謂『健康』的減肥體係,我們只是強迫她們達到目標。」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年幼的女孩對於停經毫不在意,甚至視為「方便」,因為公司不會提供性教育,也沒人關心她們的健康。
變胖就不能回家──少女們的體重地獄
曾當過7年練習生的「佳恩」(化名)回憶:「體重比前一天重一點就不能回家,必須在工作人員面前罰站。 長期患有腸炎。」女團BBGIRLS(原稱Brave Girls)前成員盧蕙蘭從15歲起當了3年半練習生,忙碌時每天要工作22小時,為了維持目標體重,曾連續十天不吃飯、不喝水,頂多含一口水再吐掉。
結果,她的身體徹底垮掉──嚴重胃痙攣、頻繁進出急診,原地不動也會冒冷汗。 即使出道後,月經仍不規律,甚至有過長達三個月的持續出血。 盧蕙蘭透露,業內整體氛圍皆如此,腸炎會被說成是好事,因為會瘦; 圈內流行的減肥藥會讓她們脫水掉重,即便有人因此引發癲癇。
在這樣的體制下,很多練習生因過度節食而導致身體受損、被「精神控制」(gaslighting)後接受整形而失去原本面貌、無法接受正規教育,這些都被視為「出道的代價」。 即使成功出道並獲得人氣,也只有極少數人能真正擁有主導權。
從小被挑選、無保障的「非勞工」
韓國娛樂公司近年將招募年齡下探至小學生,最高限度是國中生,一方面因為年齡越小訓練越有成效,另一方面也從源頭杜絕參與校園暴力的風險。 一家舞蹈補習班CEO透露,企劃公司選拔練習生時看重的是「臉蛋與身材」,至於歌舞才華,公司會自行處理。
練習生白天不上學,晚上接受高強度訓練,但他們既不是學生,也不是存在雇佣關係的勞工,更不可能被公司視為平等的投資者。 公司讓他們練習、給他們懲罰,卻沒有任何法律義務提供照顧。 這些少男少女在標榜「夢想」的制度裡,被訓練、被懲罰、被商品化。
全球都在賺,只有他們在流血
韓國K-pop產業正創造驚人的經濟效益。 2023年前10個月K-pop唱片出口額突破3183億韓元,美國市場更暴增67%。 在整體低迷的唱片市場中,唯獨K-poo偶像專輯持續暢銷,還催生了遊戲、網漫、粉絲溝通平台等衍生產業。 瑞典音樂人認為與韓國公司合作比美國、瑞典更賺錢,美國唱片公司也對K-pop的吸金能力有目共睹。
但這一切繁榮的背後,支撐的是數以百計、甚至千計為出道賭上青春與健康的孩子。 她們是產業的「消耗品」,不是「勞動者」。
作者在書中指出,K-pop的勞動環境與十年前相比幾乎沒有改善,呼籲應建立法律與制度性保護,從「消耗藝人」的模式轉向「培育成長」。 只不過,嚐過金錢滋味的業內人士,恐怕很難再為練習生的「健康成長」真正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