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公約難產!刪「減產」條文引多國反彈 延至15日再議
「全球塑膠公約」最終談判原訂14日晚間閉幕,但新版草案突刪「塑膠減產」條文,引發各國與公民團體激烈反彈。經一整天閉門協商仍陷僵局,全體大會延至深夜才召開,大會主席瓦迪維索(Luis Vayas Valdivieso)上台僅表示新版草案仍在修訂,不到一分鐘便宣布休會,將延至15日再開,也就是會議期間確定延長。
「全球塑膠公約」最終談判(INC-5.2)於本月5日至14日在日內瓦聯合國萬國宮舉行。會議倒數前夕,13日臨時召開會員大會並公布新版草案,將歷屆爭議最激烈的第六條「塑膠減產」整筆刪除;第三條「塑膠產品」亦未納入化學物質規範,並刪除附錄禁用清單,引發多國強烈不滿。
為化解反彈,談判最後一天,大會整日密集磋商,包括代表國高層與「志同道合國家聯盟」的多場閉門會議,導致閉幕會議延至深夜才召開。瓦迪維索上台時僅表示「修訂文本草案的磋商仍在進行,現在休會,明早復會,時間另行通知」,讓台下與會者錯愕不已。
而在場外,各方也加緊行動。昨晚全體會議前,成員國、科學家與公民團體齊聲召開記者會,呼籲拒絕新版公約,並強調「必須採取雄心勃勃的行動,保護人類與地球」。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亦在社群發文表示,「全球塑膠公約」是改變現況的契機,但聯合國提交的文本缺乏企圖心,呼籲日內瓦的各國通過能反映環境與健康危機緊迫性的條約文本。
回顧本屆談判進程,自5日開幕以來,大會即分為4個小組,就不同條文內容展開討論。聯合國於8日召開中場會員大會,盤點各小組磋商結果,發現條文中尚無共識的括號數量從300多個暴增至1488個,頁數也由原本的22頁增至34頁,顯示分歧不減反增。會議倒數前夕,13日大會臨時召開會員大會並公布最新主席條文草案,將備受關注的第六條「塑膠減產」條文刪除,引發多國激烈反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