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被告、破產又換CEO,太空新創Firefly創業11年終於攜手NASA飛向月球

創業小聚

更新於 04月11日02:49 • 發布於 04月11日02:16 • 蔡愷恆

「我們在月球上了!」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副署長Nicky Fox,在登陸月球的網路直播中難掩興奮之情。

3月2日,太空新創Firefly Aerospace(以下簡稱Firefly)的「Blue Ghost月球登陸器」,成功攜帶10項NASA的科學實驗,在月球表面軟登陸,並在登陸後成功傳回首批月球表面仰望地球的照片。

軟登陸:相對於直接砸在星球表面的「硬登陸」,「軟登陸」是試圖衝緩降落力道的形式,確保太空船可以重複利用,對技術要求也較高。

Firefly是數10年來嘗試登月的私營企業中,史上第二家成功進行軟登陸的。這家2014年成立的太空運輸服務公司,其Blue Ghost任務攜帶了NASA的科學實驗,為未來的阿提米絲(Artemis)登月計畫鋪路,收集重要數據並測試相關技術。

這看似成功的背後,是Firefly長達11年充滿戲劇性起伏的創業歷程,有過訴訟、有過破產、也有過商業策略的轉型。

看到太空產業缺口,專門打造給小型衛星的平台

Firefly最初的全名是Firefly Space Systems。

創辦人之一Tom Markusic,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火箭推進專家,待過的太空公司都赫赫有名:馬斯克的SpaceX、貝佐斯的Blue Origin和理察.布蘭森的Virgin Galactic。

Markusic深信,隨著小型衛星(small sats)數量迅速增加,市場對更靈活、低成本的發射需求已迫在眉睫,卻長期未被主流火箭服務滿足。

當時的小型衛星多半只能以「搭便車」形式附掛在大型火箭的主要任務上,無法自由決定發射時間與目標軌道,不僅排隊久、機會不穩定,也不利於科學與商業任務的規模化部署。Markusic認為這是太空產業中一個被忽視的巨大缺口,也是自己的機會。

他與幾位來自SpaceX和Virgin Galactic的前同事一同創立Firefly,將目標鎖定在打造專門針對小型衛星的火箭平台。他們的初步願景是開發一款名為「Delta」的可重複使用太空梭,同時也開發一款名為「Alpha」的液態天然氣推進拋棄式火箭。

2015年,公司成功測試了首具自主研發的火箭引擎,前景一度看好。

Firefly創辦人Tom Markusic(左二)認為更靈活且輕量的發射技術,是太空產業的未來。

收購重組公司度過破產危機,Firefly沒有放棄初衷

然而,2016年,Virgin Galactic控告Markusic竊取機密技術並銷毀證據,經過官司訴訟後,部分指控成立,這場訴訟也對Firefly造成沉重打擊:商譽受損、捲入長達數月法律戰的資金消耗,也嚇跑了原有投資者,公司陷入財務危機。

2017年,Firefly Space Systems宣布破產,幾乎解散所有團隊,原本進展中的火箭研發計畫也全面停擺。

2018年,烏克蘭企業家Max Polyakov旗下的Noosphere Ventures收購了Firefly的資產,並將其重組為Firefly Aerospace。

有了之前的經歷,重組後的Firefly在技術策略上變得更看重獲利能力,將部分高風險創新先暫緩,轉而建立更穩定的發射能力來爭取NASA等大型客戶的信任,為的是在更務實的框架下堅持最初的願景:堅持為小型衛星市場提供專屬、低成本且高頻率的發射服務。

例如Firefly就放棄原先富有實驗性的氣動噴嘴引擎設計,改用更穩健、傳統的火箭推進方式;Firefly還在烏克蘭建立了3D列印中心,持續優化火箭零件的輕量化與模組化,也在火箭酬載配置與地面服務系統上做出創新,試圖打造「從地面到軌道」的一站式發射解決方案。

這段時間對Firefly而言,不只是從破產重生的過程,也是一種關於「創業初心如何在現實中進化」的拉鋸戰。他們選擇走一條或許沒那麼閃耀、卻更可能長遠的路。

歷經9年火箭成功發射!與NASA合作,替「月亮女神」計畫蒐集數據

在經歷了破產又重生的洗禮後,Firefly重新站穩腳跟,並在2021年獲得NASA合約,負責開發登月探測器,也開始與SpaceX展開合作。雖然2021年9月的首次Alpha火箭發射並未完全成功,但這次發射仍為公司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Firefly和NASA的合作計畫,就是「商業月球酬載服務」(CLPS)計畫中一份價值9,300萬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的合約,Firefly將運用自己研發的「Blue Ghost月球登陸器」,攜帶10個NASA的月球距離測量、月壤特性研究、除塵技術測試等機器等科學酬載,登陸並收集月球環境的數據,為未來Artemis計畫的太空人登陸做準備。

Firefly的「Blue Ghost月球登陸器」,是拿下NASA訂單的關鍵。

在Blue Ghost月球登陸器的開發過程中,Firefly還借鑒了以色列Beresheet登陸器的經驗教訓。Beresheet雖然成功進入月球軌道,但在2019年4月的著陸嘗試中墜毀。Firefly的太空船計畫主任Ray Allensworth指出,「Beresheet的失敗讓我們理解到,自主控制(登陸器自主判斷及修正姿態和航道的能力)與冗餘設計(確保關鍵元件如導航、推進與感測系統的備份方案)在登陸階段的關鍵性。」

然而,公司也面臨了來自資本與國安的壓力。Firefly當時的大股東、來自烏克蘭的企業家Max Polyakov,因其資金背景與Firefly從事的軍民兩用太空技術開發,引發美國政府國安疑慮。

2022年,美國政府要求Polyakov出售其在Firefly的股份,以確保航太技術掌握於美國本土資本手中。隨後,私募基金AE Industrial Partners(AEI)成為主要股東,公司治理架構也隨之調整。

這一波轉變也波及到創辦人之一的Tom Markusic。他在AEI接手後卸下執行長職務,於2022年轉任為技術顧問與全職董事會成員。儘管歷經多次波折,Firefly仍持續推進技術發展,並在2023年9月成功完成Alpha火箭首次完全成功的任務,展現出經過重整後的穩定實力。

Firefly的下一步會是什麼?

Firefly不斷擴展其產品線,包括小型到中型的發射載具、月球登陸器Blue Ghost和軌道飛行器。

Firefly期待能提供更經濟可靠的太空運輸服務,涵蓋低地球軌道(LEO)、中地球軌道(MEO)、地球同步軌道(GEO)、近月空間(cislunar space),甚至未來的火星和金星運輸服務。

他們還積極與其他公司合作,例如與世界第4大軍工生產廠商Northrop Grumman合作為新一代火箭提供引擎,並與瑞典航太公司(SSC)合作,計畫成為首家在歐洲(瑞典Esrange太空中心)發射衛星的美國公司。

根據任務,Blue Ghost預計在月球表面運行約14個地球日,期間除了進行科學實驗外,還計畫在3月14日捕捉地球遮蔽太陽形成的月球日食的高清影像,並在3月16日捕捉月球日落的景象,以研究月球塵埃的懸浮現象,這與阿波羅17號太空人Eugene Cernan首次記錄到的月球地平線輝光現象相關。在日落之後,Blue Ghost將繼續運行。

參考資料:《Firefly官網》、《AP》、《NASA》、《TechCrunch》、《Space News

延伸閱讀

前Google執行長掌舵,太空新創Relativity Space用3D列印挑戰SpaceX
國防科技正夯!搶下國防部10億大單的新創「創未來」有何來頭?
創未來科技完成近10億元A輪募資,把雷達「半導體化」拿下國防、太空中心訂單
整合太空到土壤的智慧農業技術,悠由數據、蓋婭智壤、擎壤科技結盟前進東南亞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科技相關文章

01

高通峰會直擊!執行長阿蒙:6G商用裝置最早2028年問世,AI代理人將改寫手機角色

今周刊
02

Disney+從10月21日起調漲美國訂閱費 連4年漲價

路透社
03

打造星際之門 OpenAI、甲骨文、軟銀擬蓋5座資料中心

路透社
04

【專訪】Chainvestigate執行長陳采履:幣流分析不只是打詐工具,更是Web3時代信任的基礎!

Knowing
05

印度法院駁回馬斯克社群媒體X訴訟 網路監管機制有效

路透社
06

路透:川普25日將簽署TikTok協議

路透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