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想改變公司文化?企業轉型從「這」開始

換日線

更新於 06月12日06:22 • 發布於 05月27日11:10 • 田育瑄/踹妞 Try New!
想改變公司文化?企業轉型從「這」開始

很多人以為「轉型」的難,是來自資源、系統、流程的轉變,但我在職場上更常見的,卻是一種「無形的沉默」 ──其實大家都知道該改變,但不知道怎麼開始說;不是沒有想法,而是怕打破平衡。

這次我受邀到韓國釜山一間跨國企業帶工作坊(Workshop),主題是「內部領導品牌化」(Internal Leadership Branding)。這樣的題目乍聽之下很策略、很外商,但真正的難處,其實在於 ──我們敢不敢,在團隊裡說出:「我有個不一樣的想法。」

隱藏在企業文化背後的謹慎行事

我從未在釜山工作過,這座城市沒有首爾那麼強烈的節奏感,反而更顯厚重、沉靜,也更有自己的步調。抵達釜山後,車子從機場一路開往企業總部,窗外是港口,遠方是山,辦公大樓就這樣靜立在坡道上,低調但穩固。

一進公司,迎面而來的是無聲的辦公空間,地毯上幾乎聽不見腳步聲。每位主管的桌面看起來都「刻意清空」,不只文件排得整齊,也沒有多餘的個人裝飾,就連茶水間的馬克杯也都放在指定區域,彷彿只要「放錯杯子」就會打破秩序。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卻是企業文化的重要一環。我知道,這間公司並非不願改變,而是內建了一種「謹慎行事」的集體性格。

工作坊還沒開始前,一位中階主管悄悄和我說:「我們其實很期待,也知道需要改變。但⋯⋯這間公司真的很保守。」我微笑點頭。這句話,不只提醒我這場工作坊不簡單,也在向我投出一種信任的試探 ──妳值得信任嗎?妳會逼我們嗎?妳能懂我們嗎?

我說:「沒關係,我不是來教大家怎麼做,而是一起來找找,有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說出來的。」聽完,他的表情一瞬間露出放鬆的信號。

這正是我這份工作的起點 ──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讓對話變得可能。

從管理語言到真實連結:讓「信任」在團隊中被說出口

這家企業其實早就走在全球轉型的路,高階主管英文流利,報告口吻明確、簡報也設計得十分清晰。但你很快會發現,一旦談到「信任」(Trust)、「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及「真誠領導」(Authentic Leadership),語言瞬間失去了重量。

他們知道這些詞彙的字面定義,但缺乏心理情境對應。例如,當我提到「心理安全感」,有人點頭,但眼神中明顯露出「那是外國人的東西,我們公司不會這樣」的距離感。可見,他們聽得懂,但不一定能感受到。

因此,我換了一個方式問:「你上一次說錯話、主管還讓你繼續主導會議,是什麼時候?」當下,空氣瞬間停頓了幾秒,接著就有人不小心笑了出來。

笑,是轉機的開始,代表他們理解了,只是那種理解,必須從自己的文化場景出發才說得出口。

這場工作坊我設計得很簡單,開場時,我只問他們:「你第一次覺得主管真的懂你是什麼時候?」

有人先看了看對方,然後低聲說,「很久以前⋯⋯是我第一次做大型報告時,當時主管私下打來告訴我 ──我知道你準備得很努力,沒關係,就照你的方式講。」他的聲音頓了頓:「我當時沒說什麼,但那通電話,我記到現在。」

另一位主管則分享,當年公司裁員時是他第一次帶團隊,卻意外碰上某個資深員工情緒崩潰。當下我不知道怎麼處理,結果我的主管在深夜親自來跟我們一個一個談。他沒責怪我,只說:「你做得夠多了,剩下的我來。」那時,是他第一次知道,主管會在後面撐住他。

語畢,沒有人鼓掌,也沒有人評論,但整個工作坊的氣氛都變了 ──原來我們可以說這種話。這正是我設計這場工作坊的價值,不是新科技介紹或訓練溝通技術,而是創造自由、放鬆的空間,讓某些原本只能「私下說」的話,能在團體中被好好說出來。

語言,最終還是最深的轉折。這場工作坊中,雖然主管們英文流暢,但我仍刻意使用簡單、貼近文化的表達。

我不說「心理安全感」,而是說:「主管先開口講錯話,員工才願意(敢)犯錯」;我不說「品牌領導」(Brand Leadership),而是問:「你的下屬會怎麼描述你?」;我甚至不說「回饋」(Feedback),而是問臺下的聽眾:「你上次主動跟部屬說,他表現得不錯是什麼時候?」

這些轉譯,是我在跨文化顧問工作裡最常使用、也最見效的工具,不是翻譯字或邏輯,而是翻譯「感受」。

文化微調的迴響,是顧問工作的真正價值

工作坊第二天下午結束後,一位中層主管跟我說:「我剛剛突然想到,我以前對我女兒說話,也像我老闆對我一樣⋯⋯怪不得她都不說話。」聽聞後,我只是輕輕地笑,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放手讓他們感受。

這種轉動,是顧問最需要的耐心與精準 ──我不需要說服誰,而是讓他們開始自己說出來。

最後一天,我則收到了幾句不太「韓式」的回饋。有人說,這次工作坊好像不是來學東西的,是來重新認識我們這間公司;也有人說,這是第一次覺得主管不是來要求我們做什麼,而是來聆聽我們真正想說的話。

這些話不只是單純的誇獎,更像是文化上的微調訊號,代表他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氛圍。雖然還說不清楚這些改變是什麼,但至少知道有哪裡變得不一樣了。

我離開釜山的那天,天氣轉暖了,就像有些對話,已經在內心慢慢融化了 ──對我們來說,這就已經足夠。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企業轉型從「說真話」開始:我在釜山主持跨文化工作坊,帶團隊突破沉默文化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三星職場四部曲:企業文化傳統,連身高體重指數(BMI)都是 KPI 的一項!
●總是「不好意思」說話?小心被美國同事邊緣化──「直接的話委婉說」,美國商務社交技巧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