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質量黑洞吞噬恆星 釋放創紀錄能量閃光
(路透華盛頓5日電)科學家近日觀測到超大質量黑洞歷來能量最強的閃光,這現象似乎是因為一顆巨大的恆星偏離原軌道,過於接近黑洞,被撕裂吞噬所引發。
研究人員表示,這次閃光在最明亮時,其亮度比太陽高出10兆倍。該閃光源自一個位於遙遠星系、質量約為太陽3億倍的黑洞,距離地球約110億光年。光年是光在一年內行進的距離,約為9.5兆公里。
黑洞是密度極高的天體,重力強大到連光都無法逃脫。目前認為多數星系中心都有一個黑洞。本次研究涉及的這個黑洞,質量極為龐大,甚至比我們銀河系中心那顆約有太陽400萬倍質量的黑洞還要大。
科學家指出,這次閃光最可能的成因,是一顆大質量恆星被黑洞吸入。當這顆倒楣的恆星物質向黑洞內部墜落,抵達無法從黑洞回頭的位置時,便會釋放能量產生閃光。
研究團隊推測,這顆恆星的質量至少為太陽30倍,甚至可能高達太陽的200倍。研究人員表示,它可能原本是黑洞周圍一群繞行的恆星之一,後來因與其他天體互動而被推向離黑洞更近的軌道。
論文主筆葛蘭姆(Matthew Graham)說:「很有可能這顆恆星原本繞行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軌道上,後來與另一個更大質量的天體碰撞,結果被撞進黑洞。」
葛蘭姆補充:「它因此被置於一個更加橢圓的軌道,最近時離超大質量黑洞極近——結果就是太近了。」
超大質量黑洞周圍通常環繞著一圈被重力吸引進來的氣體與塵埃所形成的盤狀區域。
紐約市立大學(CUNY)曼哈頓社區學院與研究生中心的天文學家暨論文共同作者福特(K.E. Saavik Ford)說:「無論最初如何發生,這顆恆星最終離超大質量黑洞夠近,因為黑洞重力極強而被『義大利麵化』——也就是恆星被拉長成細長狀。這些物質接著繞行黑洞盤旋墜落。」
這次閃光,正是因為恆星被撕裂後逸出的氣體受熱發光、最終墜入被遺忘深淵時所釋放的能量。
參與事件的恆星質量異常龐大。
福特表示:「如此大質量的恆星其實非常稀少,因為小質量恆星形成得更頻繁,而大質量恆星壽命極短。」
科學家推測,圍繞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的恆星有可能通過吸收盤旋黑洞周圍的物質而質量逐漸增加,變得異常巨大。
研究人員運用加州、亞利桑那州與夏威夷的望遠鏡觀測這次閃光。他們也考慮過其他可能原因,如恆星壽命終結時爆炸、黑洞噴射物質束朝外流動,或是因「重力透鏡」讓較暗的事件變得看似明亮,但都與數據不符。
由於光需要時間才能傳到地球,天文學家觀測如此遙遠的事件時,其實相當於是在回顧宇宙早期的歷史。
觀測期間,閃光亮度增強了40倍,推測是隨著越來越多恆星物質墜入黑洞所致,並於2018年6月達到巔峰。其亮度是以往所有已知黑洞閃光的30倍。目前這一現象仍在持續,但亮度正逐漸減弱,整個過程估計將持續約11年。
葛蘭姆說:「這道閃光目前還在逐漸消退。」中央社(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