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伯評論 |2025FIFA俱樂部世界盃
世俱盃要點總結:首周亮點有哪些?
作者:黃奕傑 資料來源:ESPN
2025 年 FIFA 世界俱樂部盃已經啟動,並已經產出許多值得討論的事件與故事線。讓我們帶你回顧目前發生了什麼、你可能錯過了哪些精彩,以及接下來還將有哪些焦點。
我們將會在每個比賽日持續更新這份文章,帶來最新報導、深入分析與賽事趣味內容,請持續關注,跟進通往 7 月 13 日 MetLife 體育場的決賽之路。
前言:我們對首週有什麼喜歡或不喜歡的?
在全新的擴軍型式下,我們度過了 2025 年賽事的第一完整週,不妨一起聽聽我們記者對目前賽況的看法,優點與缺點並持。
Rob Dawson:穩健開局,但仍有成長的空間
我對本屆賽事的整體印象是正面的。整體來看,觀眾入場人數表現不錯,各家球隊也派出了實力堅強的陣容,而比賽中也出現了令人驚喜的爆冷場面——例如博塔弗戈擊敗巴黎聖日耳曼,以及國際邁阿密逆轉波圖。歐洲球隊不應該一面倒地統治賽場,儘管如果最終不是由歐洲隊奪冠,確實會是一個大冷門。
根據我與 FIFA 和幾家俱樂部內部人士的交流,大家反覆強調一點:這是擴軍後的首屆世俱盃,只是第一次嘗試。高層普遍認為,起步階段出現問題是可以理解的,但未來大眾對這項賽事的看法可能會截然不同。
話雖如此,還是有不少值得學習與改進的地方。例如,一些主辦城市的居民甚至不知道比賽正在進行。若能提升可見度、加強廣告宣傳,效果可能會好得多。對足球來說,要在美國與職業棒球賽季、史坦利盃決賽與 NBA 總決賽中競爭關注度,確實不容易。不過,若能讓更多運動酒吧播放這些賽事,哪怕只是讓人產生一點點熟悉感,也是好的開始。
也許當賽事進入更深階段、進入八強時,情況會有所改變。屆時可能會出現皇家馬德里對曼城、博卡青年對拜仁慕尼黑這樣的焦點對決,想必會激起更大的關注。
儘管圍繞世俱盃有許多疑問與爭議,首週的整體表現仍是正面的。至少可以感受到這項賽事正在逐步邁向某個重要的目標——對於剛開打的比賽而言,這樣的發展已經是相當不錯的開始了。
Gab Marcotti:仍在摸索階段,但各俱樂部全情投入
本屆賽事開打前的最大特點,就是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什麼。主辦國會投入嗎?主流媒體會關注嗎?球迷會願意長途旅行觀賽嗎?場館會賣光票嗎?歐洲豪門會認真對待這項賽事,還是當作賽季結束後的季前巡迴?畢竟這些球隊幾乎從未在正式比賽中交手過,那麼歐洲與其他洲際聯盟之間的實力差距,到底有多大?非洲與亞洲、CONCACAF 與南美之間又是怎樣的對比?
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很有趣,而根據目前有限的觀察,我們可以做出一些初步結論。
這項賽事並沒有真正引起主辦國的關注——這也許是因為它正好碰上了 NBA 總決賽與史坦利盃決賽,也可能因為棒球賽季正熱,還有美洲金盃同時進行中。不像世界盃期間電視上鋪天蓋地都是足球廣告,這次的宣傳幾乎看不到;街道上也沒什麼標誌。如果你不是足球迷,可能完全不知道這項比賽正在進行。
至於球隊態度,歐洲球隊是認真的,雖然經過一整個賽季,他們也會輪換球員。其他隊伍也是如此。至於大家為什麼仍然全力以赴,目前還不確定——可能是因為比賽結束後大家都能放假,所以踢得辛苦一點無妨;也可能是因為高額獎金足以吸引球員投入。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沒有人是在敷衍比賽。
比賽品質方面也很值得注意。儘管數據樣本還小,目前看起來沒有人明顯格格不入,除了奧克蘭城略顯例外。沒有球隊被打爆,而一些南美強隊甚至讓歐洲豪門陷入苦戰(問問切爾西就知道)。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確實得到了我們想要的:有競爭力的比賽。
我們目前仍然處於探索階段,這場賽事還非常早期。如果四年後 FIFA 繼續舉辦,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檢視與調整。作為世界盃前哨戰來看,它幾乎毫無意義——那是完全不同的規模與性質。但作為一次初航,目前來說:「算是開局不錯」。
James Olley:比賽過多、關注度起伏不定
在賽事開始前,幾乎沒有任何證據顯示球迷對一項夏季32隊的俱樂部賽事有多大興趣,而首週的情況也證實了這一點。這項賽事確實有潛力,未來可能會變得更受歡迎,但從2023年僅6隊、7場比賽(當年由曼城奪冠)一下子跳到現在的規模,實在太急促了。現階段的賽事給人的感覺就是「太臃腫」,尤其是在美國這個早已擁擠不堪的體育市場中,要想脫穎而出,每場比賽都必須具備重要性。而如果改為16隊規模,將能有效精簡內容、提升密度。
現在連想看比賽都不容易,即使是在許多運動酒吧也是如此。以亞特蘭大為例,上週切爾西對 LAFC 的比賽,在市區幾乎看不到任何宣傳廣告。不過,也有一些亮點,如 Rob 提到的,國際邁阿密與博塔弗戈的爆冷勝利,正是那種能讓這項賽事在球迷心中留下印記的時刻。這樣的戲劇性事件越多,這項賽事就越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巴西球迷的參與也讓比賽與主辦城市真正呈現出「錦標賽氛圍」。他們的熱情極具感染力,而他們對抗歐洲豪門的渴望,或許正是世俱盃最有力的賣點之一——像 Wydad AC 球迷對陣曼城時的聲勢,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隨著賽事進入淘汰階段、強強對決變得更加頻繁,關注度勢必會提升。考量到這次世俱盃也具備為明年世界盃作演練的性質,FIFA在物流與票務上出現一些問題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圍繞這項賽事的質疑與懷疑聲始終存在,而其中的原因固然多元,但很難不去想:如果 FIFA 主席詹尼·因凡蒂諾是一位更透明、更值得信任的領導者,或許人們會更願意接受並支持這項比賽。
Alex Kirkland:酷熱掩蓋了場上精彩表現
你在這屆世俱盃的觀賽體驗,會因所參加的比賽場次而大不相同。週日巴黎聖日耳曼對馬德里競技的比賽,無疑是一場重量級對決——現場觀眾達到本屆賽事新高的 80,619 人,路易斯·恩里克執教的巴黎以 4-0 大勝,也帶來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
然而,這些正面的亮點卻被觀眾在玫瑰碗球場遭遇的酷熱天氣所掩蓋。比賽安排在中午開踢,觀眾席又毫無遮蔭,導致環境極為悶熱,甚至可能有安全疑慮。這個開球時間明顯是為了配合歐洲觀眾的時區設定,而不是考量現場在加州帕薩迪納曝曬的球迷——或許這也透露出主辦方真正的優先順序。
週三皇家馬德里對阿爾希拉爾的比賽同樣具有大賽氣氛。場地設在佛羅里達邁阿密花園的 Hard Rock 體育場,入場人數為 62,415,幾乎全場爆滿。馬德里本就擁有龐大球迷群,尤其是在南佛州這類拉丁裔人口眾多的地區。比賽中,來自沙特職業聯賽的阿爾希拉爾給這支歐洲豪門帶來不少壓力,最終以 1-1 戰平,完全實至名歸,也讓比賽更具看點。
我去年曾在同一座體育場觀賞美洲盃,與那時相比,可以看出主辦單位從過去的安保漏洞中學到不少教訓。現在整座 Hard Rock 體育場周圍設有大範圍的安檢區,沒有門票的人無法接近球場。不過,仍有待改善之處,例如比賽結束後交通嚴重壅塞,導致數小時內無法離場,但這似乎已經成為觀賽體驗的一部分了。
總體而言,這些比賽既有趣又充滿驚喜。然而,若要讓這項賽事真正成功並具長遠生命力,非歐洲球隊晉級淘汰賽將至關重要。不過,身在美國,有一個事實無法忽視:在比賽場館之外,幾乎沒有人知道世俱盃正在舉行。
Lizzy Becherano:遠征球迷為世俱盃注入魔力
6月14日,2025年世俱盃揭幕戰在佛羅里達邁阿密花園的 Hard Rock 體育場開打,由阿赫利對陣國際邁阿密,球場座無虛席。當天,大多數觀眾是出於對足球的熱愛前來,真正死忠支持兩隊的球迷相對較少。直到博卡青年在此登場,這項賽事才真正有了“錦標賽”的模樣,球場的看台上也終於能感受到足球的魔力。
博卡青年的球迷大舉湧入邁阿密,為這支阿根廷勁旅與本菲卡的初登場助威。他們帶來旗幟、標語與樂器,讓北美觀眾感受到濃濃的「糖果盒球場(La Bombonera)」氛圍。當看台上的球迷齊聲高喊「Dale, Dale Bo」時,媒體記者席甚至都隨之震動,黃色與藍色的旗幟也覆蓋了邁阿密海豚隊場地的榮譽牆。
這份熱情在博卡對陣拜仁慕尼黑的第二場小組賽中更上一層樓。這一次,球迷不只佔據了球門後的100、200與300區看台,而是徹底佔領了整座 Hard Rock 體育場。場內放眼望去,幾乎都是鮮明的黃藍色,只有零星的拜仁紅色球衣點綴其中。英格蘭前鋒哈利·凱恩甚至形容當晚的氣氛是他職業生涯中最棒的之一。
數千名球迷從阿根廷遠赴美國,只為展現他們對球隊的忠誠。但對其他人而言,在美國看到博卡青年的比賽,也有著更深層的情感意義。一個2000年代初從阿根廷移民美國的家庭,首次在異鄉齊聚一堂觀賽,只為尋回失落已久的「家」的感覺。
「博卡青年對我們家來說是一項代代相傳的傳統。我們的祖母一輩子都去現場看比賽,在美國延續這個傳統,是我們連結家族根源的一種方式,」球迷 Sharon Perlmutter 說。
在南佛羅里達及全美各地的阿根廷裔博卡球迷,透過這場比賽短暫回到了那個熱血沸騰的糖果盒球場,重新體會並見證了足球的魔力。隨著賽事仍處於小組賽階段,未來還有更多的故事等待被見證與傳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