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皮膚病與3臟腑有關?中醫:搭配「青黛」內外兼治改善膚況

16 觀看次數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林宗憲報導】進入夏季,濕疹、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等皮膚疾病也開始「躁動」。聯新國際醫院中醫科陳藝文中醫師指出,皮膚問題常與天氣變化相呼應,尤其體內濕氣加上夏季的外在濕氣,就會導致症狀加劇。西醫常使用類固醇治療,中醫則多用中藥「青黛」作為外敷藥,劑型方面現也有含青黛成分的修護霜可供選擇。

皮膚病「虛實夾雜」 與心、脾、腎皆有關

陳藝文中醫師說明,皮膚疾病通常是「虛實夾雜」,以濕疹為例,「實」是指其中的「濕濁之邪」,「虛」則與3個主要臟腑密切相關:

  • 心:中醫認為「心主痛癢瘡」,皮膚搔癢、長瘡等症狀都與之有關。
  • 脾:「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意即脾臟功能失調,體內濕濁難以代謝,就會導致濕疹。
  • 腎:中醫認為腎主水液代謝,若皮膚問題長期且嚴重,往往會牽涉到腎臟。

因此,腎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也可能引發皮膚問題。慢性腎臟病患者常見皮膚又黑又乾,屬中醫所說的「血燥」。而糖尿病患者因無法正常代謝糖分,在中醫屬「脾胃失調」,常有腳部濕疹、血糖斑,皮膚也容易變得乾燥黝黑。

中醫揭皮膚病治療策略 急性期、慢性期目標不同

陳藝文中醫師說明,中醫講求「急則治其標」,急性期先處理搔癢、紅腫、熱痛等標症,例如分泌物濃稠,通常與體內「熱」有關,會使用溫陽祛濕、清熱化濁的藥物。等病情進入慢性階段,則轉為「標本同治」,對於常見的皮膚問題,會調理本症所涉及的臟腑;若合併有慢性病,則以治療本病為主,像是腎臟病著重疏解肝氣、活血去瘀,糖尿病主要處理脾胃、腎氣虛弱的問題,並輔以緩解瘡瘍等標症的藥物。

含青黛成分乳霜可做外敷藥 醫說明適用情況

中醫對皮膚疾病常採「內外兼治」的策略,且重視外敷藥的使用。陳藝文中醫師表示,「青黛」性質偏涼,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的作用,其成分「靛玉紅」經研究證實具抗癌潛力,臨床上也觀察到青黛外敷藥對改善膚況有所助益。濕疹、乾癬等病灶通常範圍大,一般藥膏較難推開,建議可選擇含有乳霜成分的「青黛弱敏肌修護霜」,質地清爽、容易塗抹,也較不易阻塞毛孔。

青黛適用於紅腫、脫屑等患處較乾燥的情況。組織液大量分泌會讓藥膏較難附著、影響療效,發炎處未妥善清消就使用也可能引起過敏,因此建議症狀緩解後再使用,或改用粉末劑型。另外,患者常認為皮膚外敷藥塗越多越好,其實藥效多半只作用在皮膚表面,厚塗反而堵塞毛孔、影響皮膚散熱,薄擦效果較佳。

他皮膚病大發作 內服外敷助改善!按摩3穴位助舒緩不適

陳藝文中醫師分享,一位40歲的男性患者,因工作應酬常吃重口味食物,加上壓力大、睡眠不足導致皮膚出現紅腫、乾燥、脫屑、灼熱,病灶遍布全身,她使用內服藥和外擦青黛藥膏為其治療。約兩週後,患者的創口逐漸開始收口,膚況也得到控制。

陳藝文中醫師也為上述患者配合穴位按摩和針灸。她說明,按摩手上的「曲池穴」可緩解灼熱疼痛,腳上的「血海穴」用於皮膚潮紅,而針對嚴重且廣泛蔓延的皮膚問題,屬於腎經的「築賓穴」則有解毒作用。

中西醫治療各有優勢 配合飲食、生活調整護肌膚健康

中西醫治療皮膚病各具優勢。陳藝文中醫師表示,類固醇藥膏作用快,適用於急性發作期,但可能產生抗藥性,停藥後易復發。中藥雖見效較慢,但可用於長期調理、減少復發。中西藥可能互相影響,不應同時使用,建議急性期用西藥,穩定後再轉用中藥調養。

體內濕邪如「油入麵」、難以去除,飲食跟生活習慣的調整非常重要,應少吃花生、芝麻、糯米、茄子等易發炎的「發物」;烤、炸、辣的食物,以及「肥甘厚味」如麻辣鍋、薑母鴨等油膩食物,也可能誘發皮膚問題。平時應多喝水助腎臟代謝,糖尿病患者則建議多攝取深綠色蔬菜和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檸檬、橘子等。保持睡眠充足、減少壓力,也有助於肌膚健康。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健康醫療網影音

發布於 19小時前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林宗憲報導

自動播放下一則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精彩直播

熱門影片

原創節目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