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新冠疫情升溫,自我防疫9項不該做的事!

Hello醫師

更新於 05月23日09:28 • 發布於 05月24日01:00 • 文:張如青|資料查核:Hello 醫師

國內新冠疫情升溫,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預估,將在6月達到高峰,提醒年滿6個民眾儘速接種疫苗,降低新冠中重症發生風險。為保護自己與他人,除了施打疫苗提高免疫力外,也應加強日常防疫行為,避免因疏忽而形成防疫破口。《Hello醫師》提醒您以下9項防疫期間不該做的行為。

疫情更新:疾管署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最新新冠疫苗選株會議結論,目前的新冠JN.1疫苗仍具足夠保護力,也同時建議新變異株LP.8.1為合適的替代疫苗株選項。由於五月中下旬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歐洲醫藥管理局(EMA)也將陸續開會決定新冠疫苗選株建議,疾管署將視三大組織結論,評估是否需進一步討論秋冬新冠疫苗選株結論。

疾管署表示,目前公費新冠疫苗尚有314.4萬劑,由於近日民眾施打踴躍,為上週同期(5/12-5/14)接種6,413人的3倍,將視接種情況機動增配疫苗;民眾可上疾管署官網「新冠最新防疫專區」( https://gov.tw/gNG )查詢快篩疾疫苗等相關資訊。,

疾管署提醒,雖然新冠病毒感染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病程仍有機會發展為中重症,民眾千萬不可輕忽。除接種疫苗外,生活中仍應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另外,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或具慢性病史等具重症風險因子對象,為感染新冠後可能導致併發症之高風險對象,若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建議應先使用快篩,如快篩陽性請儘速就醫,以利醫師及早診治,並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或導致死亡之風險。

另外,疾管署表示,年滿6個月以上且尚未接種民眾,請務必儘早接種;另已接種1劑且間隔6個月(180天)的65歲以上長者等3類高風險對象,應再接種第2劑,提升免疫保護力,才能應對此波疫情。

1.忽視配戴口罩

當身體出現明顯不適症狀,尤其是在公共場所、人潮眾多的環境及通勤交通工具中,建議務必配戴口罩,降低病毒傳播給他人的風險。不僅是保護他人,更是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準則。

2.用手接住噴嚏鼻涕

許多人習慣直接用手接住打噴嚏的鼻涕,這容易讓病毒沾染到手,再透過接觸物品或他人傳播。正確做法是使用衛生紙或手肘內側遮擋,再將用過的衛生紙丟入垃圾桶,並確實洗手。

洗手時可依循「內、外、夾、弓、大、立、腕」的七字訣,無法以清水洗手時,也應以酒精乾洗手消毒。

3.經常觸碰臉部

雙手若已接觸到病毒,此時若再摸眼、鼻、口等部位,可能讓病毒趁機進入體內。建議平時盡量避免用手摸臉,特別是在外出回家前、洗手前,降低感染風險。

4.與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私人物品

已確診或懷疑感染時,應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毛巾、床單、手機等物品。若無法避免,使用前後務必以肥皂和清水徹底清洗,或以酒精擦拭,避免交叉感染。

5.無防護參與大型聚會

參與大型聚會或在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空間內逗留,都是病毒容易傳播的場域;若無法避免出席,請盡量配戴口罩並維持適當距離。

6.無視保持安全距離的重要性

與他人保持適當社交距離,是預防病毒傳播的基本方法。即便是輕微不適,也可能潛藏傳染風險,應主動配戴口罩、減少接觸。

7.生病仍外出群聚活動

有些人輕忽身體發出的警訊,即使身體不適仍外出活動,可能將病毒傳染給更多人。若出現感冒或類似新冠症狀,應立即撥打防疫專線1922,配戴口罩並儘速就醫,避免與他人接觸。

8.排斥或歧視確診者

感染新冠並非個人錯誤,面對確診者時,應以理解與關懷的態度陪伴,不製造二次傷害。多一分包容,社會就能多一分安全與溫暖。

9.散播未經證實的訊息

社群媒體流通快速,若轉發來路不明的訊息,恐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請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等官方單位的公告為準,切勿囤積藥品或自行服用抗生素,抗生素無法對抗新冠病毒。

🍀想知道怎麼吃、怎麼動最健康?加入《Hello醫師》LINE好友,讓專業來解答!

延伸閱讀:疫苗專區請進:強化免疫力,打造健康防護力!

---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info@helloyishi.com.tw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06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