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農夫」粉專創辦人 王筱維──都會型女、自耕農到三寶媽,重溫一場與「認同」有關的幸福多重奏
文.Peission 圖.王筱維、許許兒(紙本訪談請見《日日好日》No.30 P.20)
與筱維從初次相遇到再次見面,中間過境五年時間,包含疫情、戰爭與世界局勢的變動。儘管外界從一場混沌,再走向下一場紛亂,無分據點在臺北的日日好日,還是身在雲林的筱維,分離後的我們依然踏實地生活著,於是有了「回望」這場對話,記錄下在鄉野田間,或奔跑,或躺臥,或跌跌撞撞的王筱維,開展第二人生的真實故事。
農婦、伴侶、母親與自己
「嫁來雲林之前是我的第一人生,嫁來雲林之後像是打開第二人生,一切都得重新學習。」哪怕是農業基本功、打磨新公司、家庭關係經營,再到育兒挑戰,筱維的生命歷程就像攀爬臺灣百岳,步步得踏實踩進地裡,以利著陸與前進。然而,途中總有險坡與崖、千變萬化的天氣與各種不可預測的事件,總得突破重圍才得以登頂。不過匍著爬著,她也慢慢長出新的自信,得以在如今用燦亮的聲響說出:「我從一個菜鳥農婦,逐漸進化到對農業有所了解的農婦啦!」
這場第二人生,她先是以「農婦」的姿態踏入,再與丈夫成立公司。不過,丈夫既是工作夥伴也是「伴侶」,之間必然探討如何分工,釐清彼此的長項與短版,設立好分界線,該休息就休息,為夫妻關係創造出保有呼吸空間的通透感。
「初懷孕時,我擔憂城鄉差距帶進的成長環境,但第三個小孩出來後,我沒那麼擔憂了,因為我也是都市俗,沒在鄉下成長過,跟孩子們一起在田園中生活、成長、跑跑跳跳,好像與他們一起重溫一個不一樣的童年。」當筱維朋友也陸續組成家庭,與同儕比較下,總會羨慕都市擁有親子館等育樂設施,然而當朋友來雲林探訪時,從朋友的眼光向外看,雲林反倒像別於都市風貌的另類樂園—大人領著孩子採集作物,手把手共作料理、一起騎車去鴨寮玩耍,回程途中在夕照下刷出一身的金黃色澤,觀察自然萬物於四季輪轉的百樣姿態,整片田野無異於一座大型遊樂場。
開心成長與自我認同,是筱維與丈夫育兒裡最重視的事,無論是讓孩子在農村學習發現有趣的事物,或在做每件事時先相信自己,接著百分百投入,「有些人覺得農業是行業別裡最低階,甚至有人輕視、排斥,但懂得認同自己,就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孩子們現在還小,可是等他們長大到都市,一定會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我希望在那時,『自我認同』這件事,已經長在了他們心裡。」
每個時刻,都造就現在的新我
回望這一哩第二人生路,我們問起如果時光能倒流,最想重返哪個時刻?筱維猶疑一陣後說:「我好像很難說出是哪個,因為每個時刻都造就現在的我。」無論是借鑑過去臺北業務工作經驗,讓她與丈夫有勇氣創立一番事業,還是因一時起心動念創設粉絲專頁「嫁給農夫」,無形串起連結,讓她認識更多務農同業夥伴,甚至是面前與我們分享故事的她,都因為過去每一幀原以為毫無意義的片刻,形塑出如今的筱維。
在多重身份之間遊走,或許旁人有時會套上不自由的濾鏡加以註解,但筱維說,正是因為這些經歷,讓她從不自由走向自由,現階段的心態是舒適而自在的。「一開始草創公司時,只要外出或回娘家,就會被長輩唸,每次外出都有無形的壓力,那時老想著以前在台北多自在。」但走過一番革命,事業持穩後,她感受到辛苦後的甘甜,而「看見自己」的價值,也在連串粉專分享農村生活實況和育兒歷程中,與粉絲互動而得,時光送給筱維的禮物是,她從每個微小的努力中領悟,許多未知而美好的可能,原來尚在近處等著她親身解鎖。
延伸閱讀
.▋2025 跨年號 ▋人物專訪 ▋NO.30 回望・拾光・對影 ▋「嫁給農夫」粉專創辦人 王筱維──都會型女、自耕農到三寶媽,重溫一場與「認同」有關的幸福多重奏
.▋2025 跨年號 ▋NO.30 回望 ▋閱讀讓日日是好日──電子書線上看、人物深度Podcast專訪
--
本文著作財產權為日日好日x雜誌所有未經日日好日授權請勿任意重製編輯
轉載也請務必註明轉自日日好日x雜誌 ▌No.30 回望 ▌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