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全台土方失控1/10層假山、社宅地挖出垃圾 黑鏈橫掃北中南

住展

更新於 2025年11月6日18:44 • 發布於 3小時前

文/朱福山

短短幾個月,從北到南,土方濫倒案件接連爆發。桃園有集團假借「免費整地」之名,污染超過3,000坪土地;新竹寶山的山凹被填成10層樓高的「假山」;彰化二林中科園區成為跨縣市偷倒的中繼站;連新北的社宅預定地、桃園公辦重劃案,都在開挖時挖出垃圾。這場掩在地底的黑產鏈,正改寫土地的樣貌,也讓房市與公共建設一起埋單。

新竹地檢署8月破獲廢土集團。圖/新竹地檢署

然而這場「土方之亂」,正揭開了台灣營建廢棄物長年無法消化的現實。易境永續指出,在台灣,不可回收的垃圾多以焚化處理(約39.4%)為主,掩埋場則幾近飽和;事業廢棄物中,營建廢棄物約占10%,又可細分為「剩餘土石方」與「營建廢棄物」。由於土資場與掩埋、焚化設施皆面臨胃納量不足問題,讓「土方無處可去」成為全國性的瓶頸。當缺口擴大,非法棄置與跨縣市偷倒便有了市場。

營建廢棄物的組成極為多樣,前者可作為回填材料,後者則包含鋼筋、混凝土塊、木材、玻璃與塑膠等。若未在源頭確實分類,這些混合料往往被直接送進焚化爐或掩埋場,不僅佔用空間,更增加碳排。

根據聯合國環境計畫署研究,建築相關活動占全球碳排高達37%,若採「選擇性拆除」與「廢棄物回收最大化」,可較填埋法減碳約6到7成,成為淨零轉型的重要環節。

台灣廢棄物處理場胃納量不足。資料來源/易境永續

近年,部分建商開始嘗試從「源頭分流」著手。根基營造指出,營建廢棄物最大宗為廢鋼筋與廢混凝土塊。前者已有成熟回收通路,後者則需經打碎、清理後,送至砂石場製成細粒料,再摻入新建工程的低碳混凝土中回用。

這項模式目前已應用於其板橋市府官邸與台北合庫大樓等都更案,讓拆下的舊料得以回歸城市,取代部分新料採購。

這樣的轉向意味著,營建廢棄物不再只是「要被清出去」的負擔,而能成為「被用回來」的資源。易境永續指出,若能在拆除階段落實源頭分類、再生處理與材料回收,不僅可延長建材生命週期,也能減少對礦產開採與新製建材的依賴。

相較於傳統的焚化或掩埋,這類再利用流程碳排更低,能有效緩解掩埋場飽和與廢棄物焚化量過高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也提供了一條新的治理思路:與其事後查緝棄土,不如從制度上建立讓廢棄物「有去處」的循環鏈,讓營建產業真正走向永續。

從違法濫倒的黑鏈,到回收再製的循環鏈,轉變的關鍵不在懲罰,而在制度。當廢棄物被視為再生資源,當每一車土都有流向紀錄,這場土地與建築間的對話,或許才能從「掩埋」走向「再生」。

延伸閱讀》

全台土方失控1/10層假山、社宅地挖出垃圾 黑鏈橫掃北中南

全台土方失控2/22縣市圍堵偷倒鏈 急推GPS追土車、加重開罰

全台土方失控3/拆一棟救一座森林?零掩埋拆屋上路 建商開打循環戰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住展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全台土方失控1/10層假山、社宅地挖出垃圾 黑鏈橫掃北中南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普發一萬來了!「1縣市」加碼抽獎 最高獨得百萬

EBC 東森新聞
02

健保新制小資族恐首當其衝 拆單避稅行不通了

經濟日報
03

新住民包租婆3/銀行是最重要的朋友! 越南媳婦靠信用養成術滾出北市3房

鏡週刊
04

利息+股利+租金等年收逾2萬都要繳!補充保費改革沒納資本利得? 衛福部這樣說

新頭殼
05

明年滿65歲才能領勞保年金!試算60、65、70歲月領多少?他延後請領卻悔嘆:浪費最有活力的5年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6

00878、006208、00980A...11月ETF配息出爐!半導體ETF 00891最令人驚豔

商周財富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