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重返中國手機龍頭、上半年營收歷史次高 為何獲利大減32%?
8 月 29 日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華為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 4270.39 億元,年增 3.95%;淨利 371.95 億元,年減 32%。此外,研發投入為 969.50 億元,年增 9.04%,佔營收比例達 22.7%。
華為官方並未對半年報情況做細節揭露。按照已公開數據對比,華為上半年營收處於歷史次高位置,研發達到歷史最高水準。
淨利為何減少?
淨利的下滑同樣引發業界關注。從合併損益表及相關財務數據來看,華為獲利下降並非「主營業務惡化」,而是受多重因素影響。
成本增加速度高於收入是主因,這主要源於研發的高強度成長。2025 年上半年,華為營業成本達 2243.32 億元,較 2024 年上半年的 2051.80 億元增長 9.33%。
此外,金融資產估值波動也直接影響上半年整體獲利。華為上半年「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 - 58.36 億元,去年同期為 - 3532.7 萬元,成為導致淨利年減的重要非營運性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獲利降幅從去年已開始顯現。在今年年初揭露的 2024 年華為年報中,年度淨利年減 28%。但主要原因是 2020 和 2021 年,華為分別處置超聚變和榮耀業務,相關資產處置收入推高當年獲利數據。在沒有了處置子公司收入後,華為目前揭露的財報數據能更真實反映業務發展狀況。
多個業務進入關鍵期 智慧型手機重返中國王座
目前華為主營業務包括 ICT 基礎設施、終端產品 (如智慧手機)、雲端運算、數位能源以及智慧汽車解決方案五大板塊。
其中,汽車業務表現亮眼。華為終端事業群董事長余承東透露,截至 8 月 25 日,鴻蒙智行旗下車型累計交付量已突破 90 萬輛。2024 年,華為汽車業務收入增長 4.7 倍並實現首年獲利。不過,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演愈烈,華為汽車業務也面臨挑戰。
終端業務及鴻蒙生態推進成為近兩年華為內部優先事項。據 IDC 最新數據,2025 年第二季度華為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達 1250 萬台,市場份額 18.1%,時隔四年重新奪回市場第一位置。
智慧手機業務也是承載鴻蒙生態成功與否的關鍵。華為最新數據顯示,目前鴻蒙 5 銷售量已突破 1200 萬。余承東提出目標是,鴻蒙生態到年底能與 Android 和 iOS 生態看齊。
儘管取得階段性成果,鴻蒙生態構建仍需走向海外。在國內市場,19% 份額雖已超越 iOS,但在全球市場中,鴻蒙目前佔比約 4%。
雲端業務聚焦 AI
上周,華為雲宣布組織架構調整,調整後將聚焦 3+2+1 業務:3 包括通用運算、AI 運算、儲存服務;2 包括 AI PaaS、資料庫;1 為資安業務。華為內部人士表示,本次調整目的是實現業務聚焦,將更多資源投入 AI 產業和算力產業。
從業務來看,華為雲目前獲利能力依然承壓。Canalys 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華為雲在中國大陸雲端服務市場排名第二,佔據 18% 份額,與第一名 33% 份額仍有差距。
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表示:「AI 是人類社會重大變革,是最大機會,也是長期機會。在大機會時代,華為拒絕機會主義,不焦慮、不迷失、不冒進,不被短期泡沫驅動,扎扎實實打造根技術。」
更多鉅亨報導
•超越阿里華為!唯一營收破兆、員工人數逼近100萬人 中國最大民營企業是「它」
•研調:2025年Q2智慧手錶出貨 華為首度超越Apple稱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