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瓶也回收 仔細清洗讓資源最大化
台南鹽水環保站,占地六百坪,因為陽光充足,一群環保志工,會把回收來的玻璃瓶做清洗,每年可以洗上四萬隻300ml的玻璃瓶,志工還自製小刷具,讓瓶身每一處都能刷洗得亮晶晶,站內還有雨水回收系統,用雨水清洗酒矸仔,善用每一滴水外,也讓清洗好的玻璃瓶,繼續延續物命。
下水囉,玻璃瓶洗澎澎,這是鹽水環保站,特有的清洗酒矸仔。
「要這樣刮 像這樣,這樣才刮得起來。」
移除貼紙和瓶蓋,要洗300公升的玻璃瓶,可不簡單。
環保志工 黃金庸:「這個很髒 ,要去搓一搓洗一洗,然後用一些水,水就這樣 這樣洗一洗很乾淨。」
從大刷換小刷,自製菜瓜布加洗衣架,讓圓滑瓶身任何一處死角,不放過。
環保志工 黃寶秀:「如果洗不乾淨,就這一支把它搓搓洗洗,就可以乾淨。」
慈濟志工 蘇秀香:「碰到新手來洗的話,他洗不乾淨 經過太陽光照射,把它晒乾之後,它髒的地方就會跑出來,你就無法交貨。」
鹽水的陽光充足,為了節約用水,站內還有回收雨水系統,用雨水洗酒矸仔,每年可以清洗到4萬隻,而最早是從85歲的楊嘉雄開始。
慈濟志工 楊嘉雄:「以前做瓶子的生意,所以我知道,這個瓶子在市場的需要,全台如果都(清洗)這樣做,玻璃(回收)就起來 垃圾會減少。」
大家回收清洗照樣做,而另一頭,鐵工趕工,因為鹽水環保站也是丹娜斯風災受災戶。
慈濟志工 蘇秀香:「這個屋簷 是整個都塌陷下來,這個是沒有路可以走進去的,整場東西飛滿地 沒地方可以走。」
環保站門關不起來,裡頭多了很多泡水家電等建材,儘管如此,環保志工依舊用雙手護大地,站內清洗玻璃瓶的清脆聲,仍持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