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公私協力守護濕地生態 花蓮分署舉辦外來入侵種移除工作坊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十日表示,為守護國土生態綠網大農大富生態廊道區內濕地生態,特舉辦「外來入侵物種移除工作坊」,邀集學術界、公部門、民間團體及在地社區齊聚一堂,展現公私協力推動生態保育的決心。
花蓮分署表示,近年來因地震與豪雨造成泥沙淤積,水位長期滯留,讓大萍、粉綠狐尾藻等外來入侵植物迅速蔓延,不僅破壞水域生態系,更使菊池氏細鯽族群明顯下降,對生物多樣性構成威脅。
為解決此問題,花蓮分署藉由本次工作坊凝聚跨域力量,讓參與者更深入理解外來種威脅與防治策略特別邀集荒野保護協會、花蓮縣平森永續發展協會、台糖公司花東區處、光復鄉大富村,以及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吳海音等,共同研討濕地長期保育策略。
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表示,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擁有一千二百五十公頃平地造林成果,透過國土綠網計畫指認出具有生態廊道功能,能串聯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兩大生態系統,是國際上少見的大尺度生態廊道案例,可以提供縱谷兩側中大型哺乳類野生動物可以移動甚至生活的棲地,近年更是記錄到水鹿、野山羊等。
黃群策強調,未來將持續整合政府部門、學術單位、NGO及社區力量,共同維護國土生態綠網生態廊道區域內的棲地品質,透過外來種管理與棲地復育,持續為國土綠網的生態永續奠定穩固基礎,讓這片平地森林成為串聯兩邊山脈、保育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場域,將生態保育的惠益與全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