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安優貸落幕倒數!房市買方市場抬頭,專家點名「最危險是這些區域」
2026年7月起,「新青安優貸」將正式落幕,低利補貼全面劃下句點。首購族過去仰賴的低門檻優勢不再,房貸月繳勢必大幅攀升,市場也將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財務壓力測試」。專家直言,這不僅是購屋族的還款挑戰,更可能左右台灣房市的未來走勢。
真實房貸壓力全面浮現
在新青安政策下,許多家庭得以用相對輕鬆的方式進場買房。但一旦補貼結束,還款壓力將瞬間放大。
房產觀察者阿明舉例,一筆1,000萬元的房貸,在補貼與低利時期,每月僅需繳交利息約1.5萬元;然而當進入本利攤還,加上目前房貸利率逼近3%,月繳金額可能暴增至4萬元以上。對許多首購族來說,這是從「輕鬆負擔」到「沉重壓力」的劇烈轉折。
蛋白區拋售潮、蛋黃區相對抗跌
阿明指出,補貼退場後,市場的影響將呈現明顯區域差異。
- 蛋白區與重劃區:投資客比例高,缺乏自住需求支撐,一旦拋售潮啟動,價格波動將更明顯。
- 蛋黃區核心都市:人口與就業基盤穩固,自住需求強勁,雖然還款壓力存在,但抗跌力道相對更強。房市轉折:買方市場正在浮現?
2026年,市場極可能從「賣方主導」轉向「買方市場」。一旦補貼退場、拋售潮成形,市場將釋出更多物件,買方握有議價優勢,短期內房價走跌的壓力難以避免。
不過,若整體經濟環境惡化,跌勢可能進一步擴大,反而讓進場者承擔資產減值風險。阿明分析,接下來房價不再是「全面上漲」或「全面崩跌」,而是區域分化加劇:蛋白區可能率先鬆動,蛋黃區則因自住需求仍有支撐,跌幅有限。(推薦閱讀)家庭幫傭門檻再鬆綁!「一孩家庭」就可申請 勞動部回應了
市場最終將回歸基本面
新青安確實在短期內刺激了市場交易,但也引發房市過熱的爭議。隨著政策退場腳步逼近,房市將逐步回歸基本面:供需、人口與經濟結構才是房價的真正決定因素。
對購屋族而言,關鍵不是預測房價高低點,而是評估自己能否長期承受房貸壓力。理性檢視財務能力、挑選符合需求的物件,才是應對市場波動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