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楠西災後03》女農呂英瑛奔走災區,為地方發聲傳遞災情,拉起社區互助網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2月27日22:21 • 發布於 02月26日02:52 • 上下游新聞

當楠西深陷在悲情裡時,有一位在地熱血公民,並不因為悲傷而迷惘,仍舊在楠西各處災區奔走,透過網路社團傳遞訊息,她就是臉書社團「楠西在地人」版主呂英瑛。

從震災第一時間開始,呂英瑛就運用網路來傳播災情與救災訊息,幾乎 24 小時守在社團裡面,為楠西人提供消息。大難當前,且看呂英瑛如何從一個熱愛地方的版主與青農,在這一個月期間利用臉書社團,為楠西鄉親撐起救災資訊站與災後民意論壇的角色。

家鄉受災,呂英瑛勇敢向外發聲,回顧這一個月來鄉親承受的苦難,也忍不住鼻酸。(攝影/林吉洋)

天崩地裂,「楠西在地人」轉型災情資訊站,帶來即時資訊

她回想第一時間宛如天崩地裂,楠西幾乎所有房屋同時崩裂、垮掉,「災後第一時間,所有人都跑到街上來,我知道這次震災非同凡響,一定要趕快讓鄉親報平安,也讓外界知道楠西的狀況。」這件事情更凸顯「楠西在地人」這個在地最大臉書社團,此時此刻必須扮演的的角色。

在危急時刻,呂英瑛幾乎沒日沒夜的在運作社團,哪裡有最新災情或緊急需求,一刻也不敢耽擱救災,更要防堵囂張的詐騙訊息藉機流傳。她跟幾個楠西在地里長搭建了一個群組,幫助外界的救援物資建立對口,盡速的災情資訊與救災資源做最適配的連結。

解決糧食問題,更挖掘被遺忘的山區受災戶

呂英瑛說,前三天幾乎都在張羅吃的問題,因為「因為家裡面都震壞了,也不敢回去煮飯,超商的東西幾乎被洗劫一空。」外界的救災資源進來,但是民眾不知道去哪裡才能找到資源,前幾天都在分發物資。

她說如今想起來仍然頭皮發麻,災區的資訊變化跟物資湧入,快要沖垮所有人,「第四天才發現山區情況危急,甚至沒辦法下山取得物資,恐怕有斷糧危機。」原來有許多偏遠地區的老人,幾乎快要斷糧,但是這些山區老人家,因為住的分散又是獨居,沒辦法下山來拿愛心餐。

她那時候急如熱鍋螞蟻,所幸有多年輕人回鄉主動報名救災,透過社團跟山區里長來媒合資訊,主動幫忙運送礦泉水、麵條、罐頭等物資,一一運送到山上。

災後的楠西在地人社團,成為外界理解災情的窗口,募得大量物資湧入楠西。(照片/楠西在地人社團。)

災難與寒流同時來襲,民間愛心總動員

度過第一時間的斷糧危機,暫時解決吃飯問題,第三四天開始,呂英瑛發現,帳篷與睡袋形成新的迫切需要。原來震災之後一個禮拜就是過年,剛好是入冬最強寒流來襲,許多人只是臨時在屋簷下或車庫、果園工寮避難,卻沒有足夠禦寒衣物棉被,包括很多老人跟小孩,抵抗力差,她想到必須趕快對外招募睡袋帳棚。

當時有鄉親在電視台,特別致電來詢問需要什麼物資可協助對外公告,也有人跑來社團詢問需要什麼物資,她透過各種不同管道向外求援。沒想到,得到全台灣各地許多回應。「幾乎是即時的,一張貼需求,馬上就有人送過來。」而且捐贈者知道年關將近,物流車一定阻塞,是自己開車、找車送過來,讓她感動不已。

透過臉書社團,災區的需求很快地得到呼應,一車又一車的資源湧入。「沒想到,台灣有愛心的人,這麼多!」回想起當時各地、各路不認識的人,都回應了楠西的求救,「震災開始沒幾天就是過年,尤其是連續寒流,加上餘震不斷,所有人都在工寮、倉庫跟車上避難。」她想到若非各界各地即時的支援,否則年關將近,不知道要去哪裡找這麼多帳篷、棉被與睡袋。

山區的老屋屋頂垮下,有許多農民因照顧果樹而不放棄離家,只靠著帳篷在戶外勉強生活。(攝影/林吉洋)

令人心碎鼻酸的過年,更需要相互陪伴,撫慰人心

今年的過年,楠西人遭遇地震跟寒流來襲,很多人都在帳篷或工寮度過春節,大家都很難過,原本是一年最期待的節日,結果大家只能躲在帳篷取暖,吃泡麵圍爐。她那幾天也跟著先生回新竹夫家過年,但是那幾天在外地,卻一直睡不好,深怕會漏失訊息或延誤救災資訊。

她說在鄉親最悲傷的時候,除了更新災區資訊外,社團也會分享一些暖心貼文,例如是救災的外來義工團隊、民眾整理家園,互助互愛、共度難關的過程。她期許,能讓大家在悲情中看見希望、鼓勵人心。

紀錄人性的光輝,自助、互助陪伴在地

她知道這一個過年,大家都很不好過,許多人家家裡被震壞,甚至是流落在外,社團裡面更需要提供一股暖流,扮演穩定人心與鼓勵的角色。她說「雖然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但是透過網路社團,恰好可以來傳遞這種積極、正向的能量。」這是她從未感受過的使命感一刻。

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人不敢回家,抱著綿被睡門口,那幾天山區夜晚很冷,公所負責員工得知後,下班第一時間開車,堅持要在當天找到那位老人,把睡袋跟物資送到山區給老人家。她認為這種人飢己飢,互助關懷的精神,是災難之時最可貴的精神,也是人性的光輝。

愛鄉愛土,家人的陪伴是她最大的後盾

呂英瑛說,這一個月以來,幾乎都在忙災後事務,就連過年回到竹東夫家過年,也沒有辦法扮演稱職的媳婦角色。尤其公婆家裡開金香店,年節其實非常忙碌,就是整天盯著手機滑,夫家親友雖未明言,卻也覺得「她怪怪的」。先生也虧她,「眼睛幾乎要黏到手機螢幕上」。

呂英瑛說,先生的支持跟陪伴,是她最大的後盾。先生是新竹人,結婚前兩人原本在新竹開設餐廳,但是她很不適應北部,反倒不時想念故鄉,有時想念故鄉想到會掉眼淚。最後先生決定結束餐廳營業,婚後兩人一起回到楠西龜丹里種芭樂,農場創業至今邁入第12年,去年農場才勉強有些許起色。

過年期間因為處理救災資訊,而無法兼顧家裡的工作,幸而得到先生體諒支持,她得以繼續透過社團來運作災後的民意論壇。

真實生活的呂英瑛也是一位勤奮的女農,與先生劉原誠一起務農創業。(攝影 / 林吉洋)

熱血公民:生於斯長於斯,楠西的災難不該被遺忘

呂英瑛說,0121地震後,楠西的重建不僅僅是房屋修繕,更涉及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扶助與農業經濟振興。但民眾還等不到政府提出的援助與重建方案,地方上擔憂困境持續惡化,讓楠西從此陷入長期衰退。

然而,目前情況越來越嚴峻,災後已非楠西區公所層級所能解決,在災後屆滿一個月,「楠西在地人」社團的工作,更扮演重要的言論廣場的角色,持續追蹤政府提出的重建方案。

雖然有人也奉勸她,太多話可能會得罪人,但是她說她只是一個小人物,常常覺得能力有限,但她生於斯長於斯,楠西是她熱愛的故鄉,這塊土地遭逢巨變,災後重建的道路上每一個人的參與都很重要,這一點她義不容辭。

延伸閱讀:《楠西災後》系列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明起連3天天氣不穩「週日最糟」! 南海熱帶擾動恐升級熱帶低壓

自由電子報
02

高雄漢來雙人房520元標錯價 Agoda認訂單有效

中央通訊社
03

亞馬遜雨林為何沒雨了,科學家找到答案

科技新報
04

北市高中教師「課堂播九三閱兵」 學生反感竟被嗆「不喜歡出去」

太報
05

最高1千萬!6張中獎發票沒人領「消費明細曝光」 今天錯過就充公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97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