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用AI,是因為太難用了!」4家新創第一線真實分享,拆解AI服務打入企業端關鍵
導入AI是所有企業的必修課,但重點不是有沒有AI,而是「怎麼用AI」。
最直觀來說,AI就是要解決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重複性的工作,讓一切簡化、自動化。創業小聚第174場邀請易開科技、奇思資訊、未來巢科技和愛肯客科技等4家新創,分別就內部決策、外部情蒐等過去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經驗與時間的場景,分享AI帶來的效益與價值。
用速度、彈性與主動式分析,讓小白也能融入企業數據決策流程
「很多企業高管說,要一份資料就得等上一週,那還怎麼做決策?」易開科技技術長張仲威指出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BI)瓶頸,而他們研發的Wren AI,就是想解決這個問題。
Wren AI是一款開源的生成式BI平台(GenBI),用自然語言就能查詢資料庫、生成SQL與圖表,並快速建立儀表板。這讓非技術使用者也能快速上手、完成數據分析流程。該產品在GitHub已累積超過8,400顆星,開源社群成為其重要迭代引擎。「我們一週上3個版本,用速度拼出差異。」張仲威說。
「以前一開會,主管問KPI的數據,結果IT說還沒準備好,那就只好下週再開一次會。」TranX奇思資訊創辦人暨執行長吳嘉富也表示,傳統企業在數據決策上的無力與延宕,成為他們開發AI Data Agent的起點:讓AI不只是工具,而是能主動工作、主動回報的「企業成員」。
TranX的AI Data Agent整合數據中台架構,能即時追蹤企業設定的KPI,當指標異常時,不只通知相關人員,還會主動提供原因分析與行動建議。「我們不是ChatGPT那種被動型AI,而是主動型AI,」吳嘉富強調,「不問也會回、不點也會做,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AI助手。」
相較於傳統BI工具強調「查詢」,TranX則把AI視為「任務代理人」,強調主動性與整合性,讓企業不再只是整理數據,而是讓數據幫助組織即時行動、快速迭代。
「BI分析常常只處理昨天的事,而現在企業更關心的是,未來的趨勢在哪裡。」張仲威表示,易開科技團隊目前也正嘗試發展非結構資料與外部趨勢的整合應用,拓展產品應用邊界。
延伸閱讀:一通越洋電話催生AI產品,易開科技讓小白靠「問答」就能分析數據
讓資料爬蟲不再是工程師專利,把外部情報變成人人可用的商業武器
要知道未來趨勢,外部情蒐與輿情分析非常重要。
「以前我們每天凌晨三點起來盯Klook改價格,結果一早客戶已經被搶走了。」愛肯客科技創辦人吳建良回憶過去經營旅遊平台時的經驗,那是他第一次意識到:「資料不夠快,就輸了。」
愛肯客科技聚焦於「外部資料即服務」,開發出一套不需寫程式、可視化操作的AI爬蟲工具,使用者只需點選頁面欄位,即可自動爬取資料,並整合至後續分析流程。從政府標案、違規名單、參展廠商到競品頁面,一鍵自動化處理資料取得與轉化,讓「不會寫程式」也能完成高效率情報蒐集。
產品採點數制訂閱,月費新台幣8,000元起,依資料量扣點,並支援跨頁爬取與資料連接設定。愛肯客科技目前以直推與合作客戶為主,7月將啟動大規模推廣活動。
「以前你只能信任資料賣你的人,現在你自己就能決定要抓什麼、怎麼用、何時抓,」吳建良說。這不只是工具,更是讓中小企業拿回對資訊的掌握力。
要怎麼讓企業、客戶都能相信AI?未來巢科技:讓企業內部GPT真正能「交付成果」
儘管AI很方便,但是如何讓企業相信AI是個重要課題。
「我們不只是提供工具,而是想讓企業的GPT真的落地,能交付成果。」未來巢科技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許旭安這麼說。他們所開發的GeniAltX系列產品,目標不是打造一個萬能AI,而是創造一個企業用得起、也用得懂的專屬助理──從財務、客服到產業分析都能上手。
GeniAltX系列提供3項產品:企業內部GPT助理、知識大腦與邊緣運算型AI。最大的特色,是「打開AI黑盒子」每一筆AI回答背後,都會標示資料來源、語意召回率與可信評分。「讓AI不再只是亂猜,而是真能說清楚:為什麼這樣回答、憑什麼這樣說。」
早期未來巢科技承接了大量跨產業的AI專案,也看過不少企業導入失敗的例子。「不是沒需求,而是太難用了。你得要很懂工程、很懂寫程式碼,才能做出一點東西。」他們於是決定重構產品核心,把重點放在「開箱即用」、「回應精準」、「品質透明」。
在商業模式上,未來巢科技採訂閱制為主,搭配地端建置、顧問輔導與教育訓練費用。目前主要服務金融業,也往生醫與半導體業推進,並積極尋求系統海外合作代理商合作。
延伸閱讀
2024 Meet Taipei|中小企業的專屬AI助理:未來巢科技讓財報生成和數據分析一鍵搞定
2024 Meet Taipei|愛肯客「Workflow」一站式AI平台,幫企業用瀏覽器就能數位轉型
零基礎也能做「數據分析」,TranX讓技術小白用AI跨入新領域
一通越洋電話催生AI產品,易開科技讓小白靠「問答」就能分析數據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