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沒人告訴你,留學的狼狽有多真實

換日線

更新於 08月11日05:15 • 發布於 07月07日03:47 • 楊儀岑
沒人告訴你,留學的狼狽有多真實

離家遠行,總帶著憧憬與夢想,但這些美好想像之外,還有一個個措手不及的狼狽。

從沒想過,這趟旅程會讓我如此筋疲力盡。人們總說要珍惜海外的日子,回首這一年半,說長不長,卻像是耗盡百年生命去體驗、去經歷。生活的滋味不只是酸甜苦辣,還有微酸、微甜、微苦、微辣、微鹹,甚至過酸、過甜、過辣、過苦、過鹹。那些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成為我在異鄉的日常。

儘管如此,我仍感激這趟旅程的存在。它賦予我說走就走的勇氣,讓我能在媒體及影視領域深耕,自由穿梭於不同的藝術世界,捕捉每一個難得的機會 ──流連於充滿歷史韻味的街道,感受復古文化的溫度;在電影工作室與劇場間駐足,見證影像與戲劇的交融;甚至化身臨時演員,親身參與故事的誕生。這些經歷,讓我更貼近心中理想。

但今天,我想談的不是這些光鮮片段,而是其背後的殘忍現實 ──那些無數個狼狽不堪、內心焦慮的時刻。

留學分享中鮮被提及的另種故事

美國大城市的生活光鮮亮麗,卻也殘酷現實。高昂的房租、快節奏的生活、競爭激烈的職場,都讓夢想與現實不斷碰撞交織。

初來乍到的日子裡,我一次次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懷疑自己是否能堅持下去。

我習慣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剖析自己的心境。在臺灣時,我大抵能滿足較高層次的需求,專注於自我實現。然而,來到陌生的環境後,現實卻將我拉回需求層次的底端,日復一日地思考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如何支付生活開銷?如何確保自己不至於捉襟見肘?

過去一年,我切身體會到什麼叫「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曾經習慣規劃一切的我,發現留美生活並不適用既定模式,太多的未知讓我不得不學會與之共存。

在這 11 個月的研究生生活裡,我穿梭於東西兩岸,不斷奔波。每個學期結束前,我都得焦慮下一個住處在哪,能否順利應徵到學校釋出的工作,又或者,何時才會收到實習或工作的錄取信。這樣的日子,宛如與世界賽跑,一刻不得鬆懈。獨自在外,我才真正體悟什麼是孤獨與無助,什麼是那種「身旁的人都靠不住」的惶恐。

我不止一次問自己:「為什麼要來這裡受苦?」「為什麼要委曲求全?」「追夢的代價,是否就是學會真正的獨立?而獨立的背後,是否必須學會接納孤獨?」

直到某天,一位朋友分享給我這段話 :

你今天的所有焦慮、所有痛苦、所有迷茫,本質是什麼?你想要的太多,而你的智慧、能力、格局,還不足以撐住這些渴望。

這句話讓我深深思考 ──或許我對夢想的執著,養大了內心的渴望,覺得自己有使命去完成生命中的一些事情。但捫心自問,我會不會想要的太多?生活那麼辛苦,是否該放棄夢想?

在適當時機鬆手,讓生命帶領我去該去的地方

從讀研到步入職場,每天都像是場與現實的拔河賽,夢想在彼岸閃爍,而腳下的道路佈滿荊棘。

美國的生活並未如想像中溫柔以待 ──高昂的開銷、職場的競爭、漂泊的孤獨,讓我不禁想著:「要不要乾脆回臺灣?」然而,每當我靜下心重新審視內心,總發現自己仍不願輕易離場。

並非放不下這片土地,而是放不下那些努力築起的連結,不願辜負那些從無到有,為自己敞開的機會。在這裡,我見證了世界級的創作誕生、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相遇,也讓我在這段仍擁有無畏與韌性的歲月裡,依然有失望後再次爬起的勇氣。

美國的媒體產業依舊是通向世界的窗口,視野依然遼闊。我仍能在假日走進電影工作室,在好萊塢聽製作人的分享,在現代藝術博物館裡沉浸於一幅畫,並與素未謀面的旅人交換故事。我想,每個留在這座城市的人,都有一個理由。而我的理由,是這段旅程賦予我的勇氣 ──去撞擊世界、擁抱未知,相信即使偶爾迷失,終究能找到自己的光。

真正的價值,或許不是短期的薪資數字,而是那些被歲月悄然雕琢出的歷練。

於是,我決定用所剩不多的資產繼續投資自己,但這並非一場僅憑熱血與意志撐起的冒險,而是一段與自我和解的過程 ──既然現階段不回臺灣,就要活得瀟灑一點,接受花開亦有花落的必然,不再執著事事順遂,也不必過度追求高品質生活。有些事不能強求,「那就算了吧。」

欲選其夢,必承其重

當我選擇來到全球媒體業最發達的城市之一的紐約,便已下定決心,要讓這個白人占優勢的產業環境,成為我繼續追逐媒體夢的舞臺。

踏入新環境,本就是一場取捨 ──取的是更廣闊的機會與視野,捨的是安穩與優渥。選擇紐約,就意味著必須接受它帶來的一切,我學會看淡有形的資產,並相信用磨礪換來的經歷,終將成為自己未來的籌碼。

當我看見自己逐漸適應,學會在困難中找到生存之道,開始在各大城市裡闖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才明白,這一切的辛苦,從來沒有白費。或許,活著就是盡可能去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並從中領悟哪些是自己不願再經歷的路。

30 歲前,我仍選擇留在這座城市,為熱愛的媒體與影視產業努力闖蕩。至於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許無法計較,最壞的結果,不過是賺得剛好夠生活,但期間累積的故事與閱歷,卻是無可取代的財富。

追夢是有重量的,但願懷抱出國夢的你,在風雨中磨礪後,依舊無畏逐夢。即便偶有狼狽,哪怕摻雜期待、不安與掙扎,也別讓現實奪去你眼底的光。而我亦將繼續與未知同行,續寫未竟的旅程。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留學美國後,我才理解「追夢」的真相──夢想與現實拉鋸間,最終我如何取捨?》,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歐盟聯合碩士學程】出國唸書的另一種選擇?兩年就去了 4 個歐洲國家!
●「台灣高壓又過勞,英國工作福利比較好?」來打工旅遊前,你該破除的迷思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6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