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為孩子的教育搬家,是好投資嗎?

換日線

更新於 06月04日10:46 • 發布於 05月21日11:23 • Chill 爸媽/趣談美國教育
為孩子的教育搬家,是好投資嗎?

你是否曾因孩子的教育萌生過搬家的念頭?過去,搬家或許是一生中屈指可數的大事,但如今,許多家庭將它視為「更好教育環境」的必要選擇。

近年來,社區環境的變化也讓這股趨勢更加明顯。疫情過後,學校裡的師生流失近半、校長搬離,教會裡三分之二的年輕家庭陸續搬離,甚至因牧師一家搬走而解散。當我們帶著孩子轉學、加入新的教會,卻發現相似故事不斷重演。在這座科技大城,孩子們似乎已習慣了這種變動 ──今天還是好朋友,明天可能就要說再見,搬往另一座城市、另一個州,甚至另一個國家。

不只是我們,身邊的台灣朋友也頻頻打聽美國各城市的教育環境,讓我們決定在教育 Podcast中分析這個話題 ──當年輕家庭為了孩子搬家,究竟是值得的冒險,還是另一種焦慮驅動的選擇?

台灣近年來的「私校潮」更進一步推動了一波移居風潮,由於優質私校多位於市中心以外,許多家庭選擇舉家遷移,以解決通勤問題。同時,亞洲家長對教育競爭的焦慮,也促使部分家庭選擇跨國搬遷,甚至有父母(通常是母親)成為「陪讀家長」,放下工作與社交圈,專心陪伴孩子求學。

然而,對我們而言或許只是異鄉,對孩子來說卻可能是他們的故鄉。我們的每一次搬遷決策,無形中奠定了下一代成長的基石。當教育成為父母最重要的考量之一,搬家,真的只是個人選擇,還是已成為一種全球趨勢?這不禁讓人思考:「為了孩子的教育搬家,究竟值得嗎?」

當「孟母三遷」遇上國際教育

當孟母三遷的傳統理念搬到現代的國際教育舞台,影響的不只是孩子,家長本身也要面對適應新環境、甚至「連根拔起」的挑戰。

設計師吳季剛(Jason Wu) 的母親陳美雲,就曾為了孩子的教育毅然搬家。在《愛,讓孩子做自己》一書中,她分享了當年發現吳季剛對時尚設計的天賦,並擔心他無法適應台灣僵化的教育體系,與丈夫商量後,便決定帶著兩兄弟搬到加拿大讀書。書中詳細描述了她如何尊重孩子的興趣,提供適當的支持與引導,甚至為了兩個個性截然不同的兒子,在異國獨自奔波,接送兩個孩子到不同學校。

在運動、藝術等競技領域,家長為了孩子的天賦而舉家搬遷的例子更是屢見不鮮。例如,全球巨星泰勒絲(Taylor Swift) 的父親史威孚特(Scott Swift),在發現女兒對音樂的熱愛與潛力後,決定在她 14 歲時舉家從賓州(Pennsylvania)遷往田納西州的納希維爾(Nashville),讓她能夠更接近美國鄉村音樂的核心圈。

這次搬遷對泰勒絲的事業至關重要,短短一年內,她便與 Sony/ATV Music Publishing 簽約,成為該公司史上最年輕的創作歌手之一。父母的支持,無疑為她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育選擇的現實與抉擇

雖然並非每個孩子都有明確的天賦與夢想,但就教育資源而言,美國確實提供了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機會。許多國際學生為了進入美國名校,不惜選擇就讀美國本地高中(簡稱美高),因為相較於國際學校,美高的課外活動、競賽表現更容易被大學招生官認可。甚至,有些美國當地高中生,即便成績普通,也可能比國際學生更容易被頂尖學府錄取。

然而,對海外家庭而言,送孩子到美國讀高中意味著巨額的經濟投入與家庭分離的代價。你或許會問,這樣的決定真的值得嗎?更不用說當家庭確定要為孩子搬遷時,還有許多接踵而來的問題需要思考,如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鎮?進入私校還是公校?

輔導多年海內外升學的教育顧問 Ben 分享,隨著資歷越深、見過越多不同背景的家庭故事,他反而越難給出答案。面對多種選項,他的建議是:「不要把不確定的未來,交給不確定的孩子!」換句話說,家長仍需將自身的職涯發展與家庭穩定性放在優先考量,而不是為了教育孤注一擲,最終讓自己身心俱疲。

畢竟,家長是最了解自己孩子個性的人,只有綜合考量孩子的適應能力及家庭經濟狀況,才能找到最適合彼此的教育與居住地。否則,為了孩子三遷,導致家長身心崩潰,實在是得不償失。

選校與搬遷的真義: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

一旦搬到新城市,選擇學校時也須謹慎評估,切勿盲從「熱門學校」或親友推薦。筆者在孩子年幼時,曾花費整整一年蒐集資訊、與在校家長交流,多次與學校招生單位及校長面談,最終選擇了一所看似理想的學校。

沒想到,實際就讀後才發現,學校的教育理念與家庭價值觀大相逕庭,最後在學期中毅然決定轉學。換了學校後還意外得知,原本老師宣稱的「學習落後」問題竟也隨之消失。

這讓我們深刻體會到 ──口碑再好、理念再動聽的學校,也不一定適合每個孩子。教育不是制式方程式,而是充滿變數的旅程,一所學校看似完美,但若遇到單純以負面標籤看待孩子的老師,可能就成了學習路上的陰影。

因此,在決定搬遷與選校前,家長應親自參訪學校、與教師交流、了解校園文化,並根據孩子的需求做出選擇。同時,也要有心理準備 ──教育是一場長跑,搬家並非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家長的角色不是為孩子鋪設一條固定的道路,而是在變動中保持彈性,確保孩子能在有愛與安全感的環境中成長茁壯。

正如教育顧問 Ben 所說:「為了孩子的教育而搬家,是投資未來,還是豪賭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家庭的穩定與和諧,才是孩子教育路上最堅實的基石。」

所以,在考慮是否搬遷時,家長該思考的不只是教育資源,還有整個家庭的幸福感。畢竟,最好的教育,不是來自最貴的學校或最競爭的環境,而是讓孩子有機會發展天賦,並擁有健康快樂的成長過程。選擇城市與學校固然重要,但孩子真正的養分,來自於家長的支持與陪伴。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為孩子的教育搬家,是好投資還是豪賭?在美國「孟母三遷」的第一手反思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這世界真沒有所謂的「公平」:美國特許小學、私立小學大不同
●「一張圖讓你秒懂台美教育差異」?──我所經歷的美國教育,完全不是這樣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