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肥董座人事4天急轉彎 吳音寧從接棒變觀望 總經理張滄郎臨危受命
台肥(1722)下午1點半後發布重大訊息,董事長人選由總經理張滄郎接任而不是吳音寧。
上週五(10/31)晚間,台肥公告由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副執行長吳音寧接任農業部持股部分的「法人董事代表」,外界普遍解讀此舉是幫吳鋪路,準備在下次董事會「推舉為董事長」,隨即引發熱議與政治攻防。
不過,此項人事案在今(4)日台肥董事會召開當日傳出急轉彎。原先被視為「篤定」接掌董事長的吳音寧,因近幾日輿論一面倒批評,加上非洲豬瘟疫情仍存,農業議題不容再出現政治爭議,最終董事會拍板由總經理張滄郎接任董座,吳音寧僅以董事身分留在董事會。
台肥是成立近80年的泛公股企業,長期供應國內逾七成肥料,最大股東為農業部,持股約四分之一,其他如合庫、中華郵政、新制勞退基金也分別持有部分股權,向來被視為政治與農業政策高度連動的戰略性公司。
李孫榮突遭撤換,吳音寧「篤定接棒」引爆酬庸疑雲
風波源自10月31日晚間,台肥在股市收盤後公告,大股東農業部更換法人董事代表人,從環境工程博士出身、原任董事長李孫榮,改派成吳音寧接任,公告並自當日生效。突如其來的人事布局,讓原本相對低調的台肥董座,瞬間成為政壇焦點。
李孫榮為美國德拉瓦大學環工博士,2023年5月才接掌台肥董座,任期原訂至2027年6月,卻在上任一年多即遭調整,因此外界以「人事地震」、「環工博士被換掉」形容這場變動,甚至傳出台肥公司內部員工直呼「毫無預警」。
由於農業部歷來派任的法人董事代表,多半由其代表人出任董事長,市場與政壇普遍解讀,吳音寧「篤定」接掌台肥董座,視為「只差董事會程序」的既定人事。有趣的是,相關報導以年薪作為話題,從「空降600萬年薪董座」到「接1500萬年薪董事長」等說法皆有,儘管數字說法不一,仍成功放大社會觀感,讓酬庸與「肥貓」質疑迅速升溫。
台肥4天4公告,吳音寧接董座從篤定到破局
正當外界聚焦吳音寧是否「坐實」董座之際,情勢卻在短時間內急轉直下。台肥於11月3日晚間9點多連發2次重大訊息,宣布由公司總經理張滄郎接任法人董事,取代原本的農業部官員莊老達。為重排序董事會權力結構,也為董座人選預留新布局空間。
這是台肥短短4天內第4度在夜間公告人事異動,且同一任期已有三分之一董事出現變動,「四天四公告」使該人事案的不尋常程度更添聯想空間。
綜合多方報導,綠營人士指出,經過輿情系統連日回報,吳音寧接任台肥董座的人事案在社會觀感上「一面倒不利」,加上非洲豬瘟疫情升溫,農業部已承受高度壓力,若此時強推爭議性人事,恐讓賴政府在農業議題上再添「破口」。在此背景下,傳出高層最後決定暫緩此案,促成今日董事會「急煞車」。
最終,台肥董事會今決議由總經理張滄郎接任董事長一職,當日生效,形成「內部專業經理人接棒」的結局。張滄郎為基層出身,長年在台肥服務,並曾擔任代表勞方的工會幹部。
2026選戰將至,吳音寧成在野提款機最終落馬
在吳音寧人事案一出,在野黨立委隨即炮火全開,國民黨與民眾黨多名政治人物質疑,政府再度以「政治領導專業」,以落選綠委、曾任北農總經理的吳音寧,取代專業環工背景的李孫榮,批評這是「赤裸裸政治酬庸」、「高薪實習生打敗環工博士」,火力兇猛。
反對者除質疑專業適配度,也緊盯台肥龐大資產做文章,認為台肥不只是肥料供應商,更握有南港等地精華土地,帳上資產價值可觀,政治色彩濃厚的人事將讓社會聯想過往黨營事業與土地開發爭議,對國營事業公司治理形象造成傷害。
在強大壓力下,台肥董事會最終拍板由張滄郎接任董事長,吳音寧則以董事身分留任,被解讀為執政黨「止血」的折衷方案。對此,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直言,執政黨派系爭相啃食國家資源、大剌剌酬庸缺乏專業的自家人之醜陋模樣,招致人民的唾棄與反彈,才不得不臨時髮夾彎。
對賴政府而言,如何在國營事業用人上兼顧專業與政治風險控管,避免農業與民生議題再度成為在野黨的「提款機」,並進一步牽動在即的2026年選舉,恐怕才是這場「吳音寧事件」背後,朝野各黨真正關注的。台肥人事風波暫告一段落,但圍繞國營事業人事與政治酬庸的辯論,顯然還不會就此畫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