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推「共規無人機」 工程會將列採購指引 軍民產業一起飛
無人機運用成戰爭趨勢,台灣將發展「共規無人機」的標準化規範,共規部分係依行政院政策指導研擬共同規範,續由工程會與廠商協調確認可行,再納入採購指引,其目的在於由政府整合公部門需求,促進產業的投入及整合。
據了解,這項做法是我方借鑑俄烏戰爭經驗,以及前往美方安杜里爾(Anduril)等軍工新創獨角獸取經,以「類軍規」方向,要讓民間的無人機在「公版規格」下,也能「穿軍服」。
「北約、美國都有軟、硬體的軍民通用標準。」公版規格會以開源軟體,做為彼此「接口」,化為統一標準,並且明列在無人機標案,而通訊更是重中之重。
知情人士解釋稱,在美軍打造「地獄景像」架構下,台灣歷經軍用軍規、軍用商規不同階段發展,未來要以「共規」方式,讓公部門所採購的民廠無人機,在戰時徵用後,能快速達成「平戰轉換」目的。
讓民用無人機「穿軍服」,須具AI和抗干擾能力
在數量方面,除了國防部預計採購軍用無人機需求約為4 .8萬架,行政院另預劃公部門採購「共規無人機」,包括教育、空拍、運輸等用途約達5萬架,從115起至117年,合計總需求高達近10萬架。
「無人機不是一定要軍規才能用,以烏克蘭實戰經驗來看,用商規無人機也可以飛得很好。」專事專家表示,在台海作戰環境中,除非是極端氣候,否則會是性價比相當高的武器。
至於無人機「公版」規格主要會有那些項目?標準為何?都是民間業者極為關切的議題。
據了解,共規包括標準飛控晶片、影像導引、軟體無線電開發與整合技術,更必須具備自主AI,與通訊抗干擾能力。
如此一來,將能提升作戰效率,同時避免被共軍干擾而失效,其至涉及高價值情報,也會要求納入加密機制。
建立共通介面與語言,全系統整合打「國際盃」
至於標準化內容,軍事專家解釋,標準化並非要求所有無人機外觀與性能一致,而是建立共通介面與語言。
他以飛控與通訊介面為例,就有如人類溝通語言,必須一致才能互通,再以電力介面而言,則是會以類似家用插座標準,無論國產或進口電器,都須符合台灣的電氣規範。
專家進一步說明,例如飛控開源軟體MAVLink,就是國際主流所通用的「共同語言」,政府會以此「標準」推動無人機的模組介接。
「標準化後,還要有擴充機制再提升功性能。」根據規劃,廠商不見得要建立全機生產線,包括機體、飛控、製造,都可以由業者分工後,再進行全系統整合。
未來在國內業者完成整合後,再一起組團搶進國際市場打「國際盃」,行政院期盼,將可提高國內採購效率、整合國內無人機能量,以及加速技術疊加三項目的。
依據行政院政策方向,因應中美科技競爭,臺灣可成為民主國家無人機「非紅供應鏈」的亞洲樞紐,並以國內市場為試煉場,強化國際合作,開拓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