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越南企業獲准在古巴種水稻
(德國之聲中文網)伴隨著沉悶的轟鳴聲,一台大型聯合收割機的脫粒輪穿過密密麻麻的綠色稻稈。稻稈被吸入機器內部,稻谷從稻穗中分離出來,稈桿被重新拋灑回田地裡。田埂邊的工人靜靜地注視著機器轟鳴。幾圈之後,聯合收割機駛到一旁,通過一根長管將收獲的稻谷輸送到一輛卡車上,然後又繼續下一輪作業。地平線上,一個糧倉和一座年久失修的輾米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這幅看似田園詩般的畫面,實際上可能對古巴的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這片靠近古巴最西部省份比那爾德裡奧(Pinar del Río)省東南部洛斯帕拉西奧斯(Los Palacios)鎮的農田,隸屬於古巴國有企業“洛斯帕拉西奧斯糧食農業工業公司”(Empresa Agroindustrial de Granos Los Palacios)旗下的庫巴納坎農場(Farm Cubanacán)農場。
幾個月前,古巴政府首次將一塊農業用地交由外國公司經營——這是自1959年革命以來前所未有的舉措。當年,外國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被全面征收。而如今,越南公司Agri VMA開始在洛斯帕拉西奧斯的國有土地上種植水稻。
古巴農業陷入危機
這一轉變與古巴農業部門的困境密切相關。長期以來,農業是受經濟危機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 化肥、農藥、燃料和零部件極度短缺,農業機械設備往往存在老舊或損壞的問題。國家配額制度僵化,缺乏激勵機制。而土壤鹽鹼化、干旱和颶風等自然因素更是雪上加霜,導致農業產量驟降。
“我們的公司,乃至整個古巴,目前都不具備種植水稻所需的技術條件,”公司總經理阿列爾·加西亞·佩雷斯(Ariel García Pérez)在聯合收割機的轟鳴聲中說。“我所說的‘技術條件’,包括化肥、除草劑、殺菌劑和殺蟲劑,還有種子。”他補充道,在公司原本擁有的2.3萬公頃稻田中,目前只有6千公頃還在耕種。
稻米是古巴的主食之一。去年,古巴僅生產了約8萬噸稻米,僅能滿足全國需求的11%左右。六年前的產量還是現在的三倍多。據《格拉瑪報》(Granma)報道,為滿足國內需求,古巴不得不大幅增加進口量。
越南企業助力水稻種植現代化
如今,古巴希望通過與越南合作,推動水稻種植可持續發展。加西亞·佩雷斯表示,兩國的合作已有數年,但洛斯帕拉西奧斯的項目是全新層次的合作。Agri VMA公司直接獲得耕地,並自主經營。該公司帶來了種植所需的物資、來自越南的專家團隊以及越南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
受新冠疫情和美國制裁雙重打擊,古巴旅游業停擺,外匯收入銳減,無力獨立承擔這類投入。古巴農業公司則為越方提供勞動力和機械設備。
40名古巴工人由Agri VMA公司直接雇傭,這是過去從未有過的。通常,在古巴用工需通過國家就業機構進行。“其余的工人由古巴方面提供,”加西亞·佩雷斯說。古巴會從中獲得報酬。“我們作為一家公司為越南公司提供服務。越南公司付費讓我們耕地、收割、烘干和碾米,”他說道。
“古巴工人的表現很好,”越南農業專家陳仲白(Trán Trong Pai音譯)說,他是六名參與該項目的越南專家之一。“但古巴缺乏化肥,所以我們把所有東西都帶過來了。”
首次收成令人滿意
加西亞·佩雷斯介紹,去年秋天首先在16公頃土地上進行了試種,使用的是越南種子。如今,Agri VMA公司已獲得1,000公頃的土地使用權,其中超過900公頃已完成種植。
迄今為止,收成令人鼓舞。“首批將近44公頃的試種,收獲了296噸濕稻谷,”他表示滿意。這意味著每公頃產量為6.75噸,是古巴2024年同期平均產量1.7噸的近四倍。“項目達到了預期,”加西亞·佩雷斯說。他將成果歸功於越南的種子和化肥。
陳仲白補充道:“這個產量已接近我們在越南大面積種植所獲得的每公頃8噸。”他還說:“我們希望在古巴實現更高產量,但這是我們首次種植,還在摸索土壤條件,了解所需的肥料用量。”
不僅僅是試點項目
所收割的水稻歸 Agri VMA公司所有,古巴再向其購買。“目標是替代進口,”加西亞·佩雷斯解釋。“我們不需要把稻米從越南運來,而是在古巴種出來、在古巴消費。這更便宜。”據《格拉瑪報》報道,古巴副總統薩爾瓦多·巴爾德斯·梅薩(Salvador Valdés Mesa)表示,單是去年古巴在稻米進口上就花費了超過3億美元。這對國家財政而言是沉重負擔。
此外,稻米進口不僅涉及采購和運輸成本。由於美國對古巴的制裁政策,有時很難找到願意駛入古巴港口的船運公司,因為靠港船只可能會受到美國制裁。
“農業方面的合作,關鍵在於投入,”加西亞·佩雷斯總結說。“我們沒有技術條件,而越南擁有資源和潛力。這是我們必須抓住的機會,是雙贏的局面。”
越南公司目前獲得三年的土地使用權。在洛斯帕拉西奧斯,種植面積將從1千公頃擴展至5千公頃。而加西亞·佩雷斯的願景遠不止於此:“我們還計劃將項目推廣至其他省份,比如格蘭瑪(Granma)、卡馬圭(Camagüey)和聖斯皮裡圖斯(Sancti Spíritus)。”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