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好忙、好忙的新媒體世代──政大張郁敏剖析「媒介多工」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情緒

信傳媒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5小時前 • 人文·島嶼
人們可能會低估自己轉移焦點的次數,亦即「分心」有可能是不自覺的。( 圖片來源/microsoft bing(AI),人文.島嶼授權轉載,下同。)

「吃飯要專心,不要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

這是網路發明前父母經常對子女說的話。如今,一邊吃飯一邊滑手機的兒童與青少年到處都看得見,甚至有時連他們的父母自己都在滑手機。

出生於21世紀的年輕人,一天的生活可能是這樣過的:

早上起床,一邊查看昨夜未讀的訊息,一邊打點早餐;開始通勤,上了捷運,耳朵上用藍牙耳機聽著喜歡的podcast,漫不經心的滑著IG,給朋友的出遊照片點讚。進了公司,遇上冗長的會議,忍不住一邊偷看threads。下班後,放鬆心情來追Netflix上的影集,同時開著swtich遊戲機解任務。睡覺前,決定來看一下網路條漫好了,這時朋友傳訊息過來,於是在兩個視窗間切換。

以上描述的,就是「媒介多工」的典型例子。其實,不只是「Z世代」(1997年至2012年出生)年輕人會這麼做,許多不同年齡層的人也都會進行類似的多工行為,譬如一邊聽廣播一邊煮菜,一邊聽有聲書一邊做瑜伽,就連有些人開車時有時也會放Youtube新聞頻道。(危險!請大家不要一邊開車一邊看Youtube!)

拜現代科技之賜,許多人往往同時間看好幾個螢幕。(圖片來源/microsoft bing(AI)

分心世代:媒介多工對心情修復的正負面影響

21世紀是一個「分心」的時代,但這是一件壞事嗎?

「媒介多工」指的是「同時使用至少兩種有螢幕的3C產品」,過去許多人可能會認為,科技進步之後,每個人需要處理的螢幕工作增加,可能讓人們產生更多的情緒壓力。

政治大學廣告系張郁敏教授告訴我們:「有沒有可能事情並不是原先假設的那樣?畢竟,如果媒介多工這件事令人感到不舒服,那麼怎麼可能會有那麼多人,進行著這些行為?媒介多工不全然只有壞的影響,可能也有修復情緒的功能!」。

於是張郁敏把媒介多工的研究帶入實驗室中,她精心控制變項,設計實驗情境,分出「看Netflix情境喜劇」、「只看iPad上的節目相關介紹網頁」、「既看Netflix情境喜劇也看iPad上的節目相關介紹(多工)」三種狀態,發現第三種「多工」情境,能夠提供比「只看節目介紹網頁」更高的娛樂程度,進而提昇受試者情緒;只是「多工」因為會阻礙心流(flow,一種沉浸忘我的感受),所以比「只看影片」帶來更少的修復情緒效果。

換句話說,張郁敏的研究首次證明了當觀看的主題「有趣」時,比起「專心看劇」,媒介多工相對沒有辦法那麼「忘我」跟舒壓,但媒介多工卻能比單看較無趣的內容(如節目相關網頁)更具娛樂紓壓的功能。

張郁敏專精於媒介心理學領域,她沒有採取傳統的調查法,而是應用在心理學領域常使用的實驗方法,來取得關於媒介多工的突破發展。( 攝影/陳怡瑄)

任務相關媒介多工對幸福感的正面影響

現在的青少年與兒童是出生在「有手機的時代」,他們從小就學會在各種大大小小的螢幕間轉換穿梭。有些人不免擔心,這樣有著全新體驗世界方式的世代會有問題。

然而,媒介多工並非全然負面,它可能帶來一些問題,但也有正面的潛力張郁敏的實驗設計分為二組,一組讓受測者觀看串流影片以及瀏覽該影片相關的Instagrm 貼文(任務相關媒介多工組),另一組讓受測者觀看串流影片以及瀏覽該影片無關的Instagrm 貼文(任務無關媒介多工組)。最後調查受測者的認知負荷、心流體驗和幸福感。

結果發現,同時進行任務相關媒介多工的受測者,他們的外在認知負荷會比進行任務無關組的受測者較低,導致心流提升,進而感到較高的幸福感,包括較高的生活滿意度、正面情感、以及安適型幸福感,。

舉例來說,你一邊看Youtube上的臺南旅遊影片,看到牛肉湯覺得好好喝。這時,你同時也在瀏覽 IG,看到有人分享牛肉湯店家。在多個螢幕間瀏覽相關的資訊,使你比瀏覽無關的資訊耗廢更少的腦力,因此有助於心流以及幸福感的提升。

張郁敏表示,使用媒介本身很耗費腦力,更別提使用一個以上的媒介,因此當內容越是能幫忙人們節省腦力,就越容易受到歡迎。這在Z世代身上同樣適用,加上如果使用者還是「低從眾多工者」的話,他們更傾向依自己的需求和興趣來進行多工行為,並不會因為他人或社交圈的壓力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因而會有較多的多工搜尋行為,對消費產品能夠有更高的診斷性,有助於提升消費決策信心。

讓邊界消失

基於媒介多工的主題,張郁敏進一步提出廣告效果最佳化的方式。「讓螢幕邊界消失。」她說:「當人們面對不只一個螢幕的多工情境時,最有效的廣告方式,就是利用『相近性』自動整合所接受到的資訊。」

「相近性」源於心理學的格式塔原則(Gestalt Principles,又稱完形原則),格式塔原則是一組心理學理論,探討人們如何感知和組織視覺的元素。並得以解釋我們的大腦如何整合複雜的視覺信息。

格式塔原則在設計應用很廣泛,有助於提升視覺溝通的效率和美感。當視覺元素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徵(如顏色、形狀或大小),人們會自動將它們組合在一起。例如,在設計中使用相近的顏色,如淺藍和深藍,會讓使用者直觀地感覺這些元素屬於同一組,從而促進視覺上的一致性與和諧感。

具體而言,除了上文提到牛肉湯影片與IG貼文有效融合,廣告主可加強促成「規劃旅遊」的動機。同理,當看影集看到很好看的飾品時,手機剛好也出現同類廣告,那麼人們非常可能會因此點擊廣告,而且完全不會覺得自己的觀影體驗正被廣告干擾。

「其實人們並不天生討厭廣告。」張郁敏說:「大家討厭的是突兀、讓人費解、太單調重複的廣告。因此,如果廣告本身能夠與其他螢幕銜接,那麼邊界就會消失,而成為心流體驗的一環。就技術上來說,現代廣告商正極力打破螢幕邊界。」

爭奪注意力

張郁敏表示,仔細研究2024年的超級盃廣告,會發現生態確實有一些改變:「有些領域的傳統廠商投放廣告數相對少了一些,而且Z世代的年輕人不那麼愛看傳統電視了。與過去不同的是,比起電視或串流,Z世代更傾向透過社群媒體如IG來跟網路上的人們一起『看』超級盃。」

「超級盃」(Super Bowl)是美國體育的盛事,每一屆的線上觀看人數不斷上升,也促成廣告主的關注和投注。圖為1967年第一屆超級盃的比賽場館洛杉磯紀念體育館。(圖片來源/wiki)

例如,許多飲料或速食品牌會在超級盃賽前透過社群媒體發布預告,或在比賽進行時推出互動式廣告,鼓勵觀眾參加抽獎活動。而在比賽結束後,這些品牌會透過促銷活動加強曝光,持續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廣告主都很希望能在難得的超級盃廣告期間獲得關注,他們千方百計想要贏取Z世代年輕人的注意力。」張郁敏指出,超級盃廣告已經不只出現在比賽期間,而是賽前、賽中、賽後都有,尤其「比賽剛結束之後的搜尋」更是受到廣告主注重。

「許多傳統盛會並沒有過時,只是年輕人觀看的方式不同了。而我的研究目的,就是找出時下使用者媒介多工的關鍵。」張郁敏透露下一階段想要進一步探討AI技術與媒介多工的關連,繼續媒介多工的開創性研究。「身為傳播領域學者,必須與時俱進,不停學習新東西。」

研究來源

張郁敏(2016)。全球架構下臺灣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挑戰–(子計畫八)從線下到線上: 媒介多工下臺灣品牌全傳播企劃、消費者資訊處理與網路購物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一般研究計畫)。

張郁敏(2018)。媒介多工:媒介順序、反論、與心情修復。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

張郁敏(2021)。正向媒介多工: 媒介多工如何透過逃避與面對情感修復機制提升幸福感。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一般研究計畫)。

張郁敏(2022)。Z世代媒介多工動機與消費決策信心:從眾、任務相關性、與資訊可診斷性之調節連續中介效果。《新聞學研究》 151期 (2022/04) p. 1-41。

本文授權轉載自人文.島嶼,原文內容<請點此>。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華航訊號異常轉降「捨近求遠」高雄 民航局開罰60萬元

鏡週刊
02

暴增167倍!彰化無人工廠「電費1.6萬」 台電:抄表無誤

CTWANT
03

未付57元資遣費遭罰30萬 雲林廠商親上火線回應了

EBC 東森新聞
04

日本iPhone17便宜台灣快5千,退稅還省更多!買回台灣可以用?達人列10點苦勸:別因小失大

今周刊
05

民間獵人加入後成效大增!屏東「獵龍行動」8個月逮7.4萬綠鬣蜥 發出禮卷581萬元

CTWANT
06

俄羅斯外海發生規模7.7強震 氣象署發布海嘯警訊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