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資料中心遇地方反彈,恐成產業擴建新隱憂
隨著人工智慧(AI)帶動雲端運算需求急速成長,全球資料中心建設進入爆發期,但地方反彈正成為新的發展瓶頸。
微軟最新財報文件中警告,當前面臨「社區反對、地方暫停令與超在地層級抗議」,可能阻礙或延遲基礎設施開發。該公司在最新季度的資本支出達 350 億美元,凸顯 AI 伺服器與雲端業務的龐大擴張壓力。
微軟並非個案。近年來,Google、Amazon、Meta 以及 Oracle 等主要雲端與社群巨頭也持續加碼資料中心投資,以支撐生成式 AI 與大型模型的運算需求。這股資本浪潮讓地方基礎設施與能源承載量急遽上升,也引發日益明顯的社會反彈。
過去,微軟在威斯康辛州的資料中心計畫因居民與議會反對而喊停;Oracle 為 OpenAI 擴建的租用設施,也在新墨西哥州遭遇抗議。地方政府開始重新審視稅務優惠與用地政策,甚至出現暫緩核准新案的情形。
這股反彈背後,反映的是能源與空間的現實壓力。資料中心不僅耗電量龐大,對水資源、噪音與土地使用的需求也持續擴大。雖然科技公司宣稱以再生能源抵銷用電,但在實際結構上,多數 AI 電力仍依賴化石燃料。當 AI 成為國家戰略與企業競爭焦點,這場基礎建設擴張也同時考驗著社會的包容力。
隨著各國爭相擴建伺服器基地,科技巨頭已開始尋求替代能源方案,包括自建電廠、簽署長期綠電協議(PPA),並投資微型核能與氫能儲電技術,雖有助於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與污染,但同時也引發新的安全與環境疑慮。
(首圖來源:Google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