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建立穩定習慣,讓時間箱成為提升效率的秘密武器

三采文化

更新於 2024年12月31日09:56 • 發布於 01月03日01:00

待辦事項一直列,事情還是做不完嗎?《箱型時間》是全球第一本「時間箱-Timeboxing」使用指南,每天只需要15分鐘,利用待辦清單與行事曆制訂「時間箱」,協助你有效改善拖延症、突破時間管理瓶頸!本書以「引導・閱讀・實作」的沉浸式閱讀設計,結合簡明步驟與實例,讓你學會拆解任務、專注執行,實現工作生活平衡。

文/《箱型時間:高速時代的15分鐘深度專注力》作者 馬克‧曹–桑德斯 Marc Zao-Sanders

想要箱型時間在生活裡奏效,你得持之以恆地執行,當你養成執行時間箱的習慣,就更有可能持之以恆。若你無法養成這個習慣,本書教你的一切就會消失。一旦養成習慣,你將開啟一扇大門,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做你想做的事、過你珍視的人生。

習慣是如何運作

近十年左右,許多討論「習慣」的科普文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尼爾.艾歐(NirEyal)的《鉤癮效應》(Hooked)告訴我們,科技巨頭如何利用習慣設計出吸引大眾的產品。詹姆斯.克利爾的《原子習慣》教上百萬人,透過設計簡單的行為來養成習慣。這兩位作家和其他許多作家引用福格(BJ Fogg)長達數十年,針對行為改變、習慣養成的研究。在這個螢幕使用時間和數位多巴胺當道的時代,科學家、神經生物學家、行為科學家、人類學家,以及許多其他領域專家紛紛投入,為了解習慣做出貢獻。

我同樣選用「福格行為模型」(Fogg Behavior Model)來解釋,養成做時間箱的習慣非常符合直覺。在我看來,這是最簡單、也是最自然的方法。根據福格的理論,行為可分解成下列公式:行為=動機x能力x刺激

這個模型告訴我們,行為(包括習慣)要發生,必須具備三項條件:動機、能力、刺激。

以「是否重讀本章內容」為例,可能促使你這麼做的原因,包括:

• 你有動機——你明白養成做時間箱的習慣很重要,但你讀完一遍文章之後,仍不明瞭該怎麼做。

• 你有能力——重讀本書的一章內容並非難事。

• 你接收到刺激——你在閱讀這幾條重點的過程,接收到刺激。

還記得嗎?箱型時間有兩項要素,分別是Part2介紹的「計劃」和Part3介紹的「行動」,兩者互依互存——如果完成時間箱任務,就更有可能計劃時間箱;如果計劃時間箱,就更有可能完成時間箱任務。兩項要素齊備才能讓箱型時間成為穩定的習慣。

接下來,你會發現自己已經擁有動機、能力,也接收到執行時間箱任務的刺激。因此,在日常生活建立製作時間箱的習慣,比你想像的更容易。

動機

截至目前為止,你已經讀了超過兩百頁介紹箱型時間的內容。我因此假設,你已擁有某些執行時間箱的動機。

如果你覺得還需要更多的動機,請提醒自己,本書Part1列出箱型時間的六項好處,分別是:幫助你記錄過去、帶給你內心的寧靜、幫助你聰明思考、幫助你與他人合作、幫助你提高生產力、幫助你更有意識地過生活。你甚至可以選出一項對你最具意義的好處,為它編句朗朗上口的口號,作為自我提醒的刺激因素。例如,你也能把這句話寫在便利貼上、做成螢幕保護畫面或寫進預約自動發送的電子郵件。

另外一種提高動機的方法,是與你喜歡的活動畫上等號。例如,如果你喜歡早上喝杯咖啡,你可以用喝咖啡的那十五分鐘來做每日規劃。這種正向連結可以讓箱型時間成為愉快的活動。

還有沒有其他可以提高動機的回饋因素呢?時間箱規劃可以與多項情感回饋連結。

首先,你會對自己用正確的方式展開一天而感到高興,看見排好時間箱的一天井然有序地展開,可以為你帶來成就感。再來,箱型時間亦能幫你減少面對一天的焦慮感。這種使人輕鬆的安心感,也提供了加強習慣的正向回饋。如果你使用的是共享行事曆,你甚至可以獲得社交滿足感。如福格所說,這些情感回饋幫助我們養成並加強習慣。

完成時間箱任務可以帶來滿足感,這些都是貨真價實的成就。請不要抗拒快樂,要擁抱快樂!你可以在紙上打上實體記號,或是使用表情符號,或是單純記在腦袋裡。請在這一天或這星期結束時,回頭看看,你會發現自己完成了好多事情。

請讓箱型時間變得好玩,第16章就是在講這件事。凡是沉悶、簡單、無聊的任務,像是把資料輸入電子試算表、清理收件匣信件、洗碗,都可以透過設定時間限制,變成有趣的挑戰。

有時候,你得要對自己嚴格一些。提醒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你要成為有意識朝目標前進的人、你要過自己選擇的生活。具體想像甚至放大「不執行」時間箱的缺點,也是很有效的。缺點包括:失望、疲憊不堪、未能完成任務的後果;你甚至可以善用自己的愧疚感。如神經生物學家安德魯.胡伯曼(Andrew Huberman)所說:「預先設想失敗,比想像成功效果更好。」

最後,請記住,「你」是動機的根本源頭。你在行事曆上排好順序的各種活動,是一股高層次力量安排的,那股力量就是你自己。那是紛擾的一天開始之前,處在相對平靜狀態下的你所排定的。還有誰能比那時候的你提出更好的意見?先前的那個你,是為現在的你提供動機的守護者,前提是現在的你願意聽取守護者的意見。

能力

福格行為模型提出一項重要概念,就是:行為愈容易達成,所需要的動機愈少。反過來說,當行為愈難達成,所需要的動機,強度就愈高。所以,即使你已經擁有不少動機了,也請你讓時間箱的執行,盡可能變得簡單。

以規劃時間箱來說,你只需要花個十五分鐘,就能讓接下來這一天過得更好。除此之外,請讓第一步儘量容易些。不要想著要用十五分鐘去規劃一整天,而是要想你的第一個行動,福格稱此為「起步」。就製作時間箱來說,你的起步有可能是打開微軟Outlook 信件、Google 日曆,或是閉上眼睛六十秒,看心中浮現什麼優先任務。找出規劃時間箱時最小最小的第一步,確定那是簡單、明確、實際的一步。一旦起步,你就能為接下來的一整天進行規劃。

至於時間箱的執行,要求就是一次執行一項任務。有時候任務也許沒那麼精彩、有趣或簡單,但那是你在稍早前,從一千件任務裡精選來的一件任務。除此之外,不需要太久時間,十五分鐘就好,最多三十分鐘、六十分鐘。

刺激

刺激是指任何一件告訴你「現在就做」的訊息。有一些刺激發生在自然環境,像是下雨了,要把傘撐開。但就很多其他習慣來說,例如箱型時間,我們需要刻意設計,會促使你行動的因素。

什麼事會每天提醒你規劃時間箱?對於使用數位行事曆的人來說,答案很簡單:就是每日一早十五分鐘的行事曆排程。我已在第9章告訴你(這是第一次激勵!)在行事曆排入這個重複的時間箱。如果你那時沒有安排,就請現在動手做(這是第二次激勵!)

試著讓這項每日預約行程為你提供刺激。想要有效,你需要每一天都能看到它。如果你已經養成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行事曆的習慣,你就不會錯過這個行程,也不會遇到問題。但如果你是以其他活動展開每一天,請想一想,你要怎麼進入行事曆上的「製作今日時間箱」。以下提供幾個例子:

• 如果你早上先去浴室刷牙或淋浴,你可以在鏡子前面或門上掛個牌子,提醒自己打開行事曆。

• 如果你的第一個活動是泡咖啡,你可以把便利貼貼在放馬克杯的櫥櫃上。

• 如果你第一件事是上網讀電子報,你可以在電子裝置上設定(每日)提醒事項,提醒自己要點開行事曆。

不管你選擇以何種方式開始箱型時間,都請仔細思考最後一個動作。福格說就是行為的「尾端(trailing edge)」。假設你第一件事是沖澡。沖澡的「最後一個動作」是什麼?是把衣服丟進洗衣籃、把燈關掉、噴一點剃鬍水或香水,還是其他事?不管是什麼,請善用「那個步驟」,讓它成為促使你打開行事曆、製作時間箱的刺激。如果你不是待在稍後要製作時間箱的場所,實行起來會比較困難一些。此時,重複大聲說幾遍類似「接下來我要規劃今日時間箱」的話,將轉換的刺激留在心裡,直到你走到製作時間箱的地方,或許會有幫助。

將想要建立的行為(此處為箱型時間)與現有習慣(沖澡、喝咖啡、滑平板)牢牢相連,這種做法福格稱之為「錨定(anchoring)」。詹姆斯.克利爾後來將其稱為「習慣堆疊(habit stacking)」。

當然,隨著一天展開,有可能發生導致你偏離時間箱的事情。手機鈴聲、孩子跑來問問題、有人敲門……這時關鍵在於你要知道自己已經偏離了。

在你發現自己偏離正軌的那一刻,這就是帶領你回到行事曆、回到時間箱的刺激因素。舉例來說,許多人一天會在電腦前來來去去好幾次,好比中場休息或開完會回來。我們有「時間箱行事曆」這個正向刺激,但是除非我們親眼看見行事曆,否則行事曆不會有效果。所以,當你坐回電腦前準備繼續工作時,你的動作是什麼?你會打開筆電嗎?如果這樣,請在筆電蓋子上貼張紙提醒自己回去看行事曆。還是你會先看見螢幕保護畫面?如果這樣,請在螢幕保護畫面設「回去看行事曆」的訊息。還是會拿出其他工具?這裡也一樣,你可以在適當位置貼上提醒的貼紙,或許能在需要時發揮作用。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箱型時間:高速時代的15分鐘深度專注力》/馬克‧曹–桑德斯 Marc Zao-Sanders 著

延伸閱讀:新的一年不再手忙腳亂!用待辦清單重塑生活、實現夢想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樺加沙颱風釀災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彩券行傳奇!埔里「鑫來旺」締造全台唯一「四彩大滿貫」紀錄

聯合新聞網
02

行動電源別亂丟!4大NG習慣恐釀火災,養成「充飽即拔」好習慣!

媽媽寶寶
03

堰塞湖危機未除 解除「紅色警戒」3條件曝光

EBC 東森新聞
04

好市多上架「超狂冰淇淋機」! 她驚呼:是成人家家酒

EBC 東森新聞
05

花蓮堰塞湖17死!衛福部明啟動公益募款「4管道一次看」四大超商都可捐

三立新聞網
06

送黃金項鍊給大姑當新婚禮!婆婆酸「笑死人」 人妻1句話打臉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