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想從事什麼? 賴予亭和直覺職掘,在孩子心中種下無限可能,一起打開探索未來的窗口 | BAZAAR
PHOTO CREDIT: 游家桓
熟練技藝可能需要1萬小時的練習;學會做選擇,也需要時間的醞釀與反覆嘗試。賴予亭和團隊創辦的直覺職掘,幫助中學生儘早思考職涯議題,找到學習意義和目標,面臨升學與就業抉擇時,能為自己領航。
國中升高中的那一年,是多數台灣學子人生中首個重大抉擇點,無論是家長或孩子,通常都仰賴「成績」做為判斷標準。有時不免會有「選錯了怎麼辦」的想法產生,但身為過來人,賴予亭卻認為「做了選擇就好」,人生並非真的一試定終生。
念美術班多年,即使沒有成為藝術家也沒關係,開始探索各種可能性
「我曾經念了10年的美術班,如今並未成為藝術家,但回顧起來,我認為沒有所謂『選錯』。」他是教育新創組織「直覺職掘」的創辦人,家長們口中的「小賴老師」。從2017年起,直覺職掘在北部學校以生涯教育為主軸,辦理營隊與體驗課程,協助國高中生認識自我,探索未來,如今服務足跡遍布台中、台南、嘉義,甚至遠至馬祖等偏鄉地區,已陪伴超過 15,000 位孩子。
在這些營隊裡,各行業的職人,以及他們的工作場所,成為孩子探索未來的窗口;可以前往養蜂場,實際體驗抽起蜂箱內的巢脾探看;也可能深入醫材公司,訪談各部門,甚至體驗從無到有,設計出一組醫材的過程。讓孩子盡可能看到、體驗到未來職涯的各種可能性,不但是職掘營隊的課程設計初衷,也是賴予亭成長經驗的寫照。
透過各種職涯體驗活動、小遊戲等方式,直覺職掘致力在年輕學子心中種下更多的可能性。
PHOTO CREDIT: 直覺職掘
國小3年級就開始讀美術班的他,向來堅持學科、術科並進,直到國中畢業前還沒想好取捨,便跟著多數同學參與高中美術班招生,卻在撕榜的當下猶豫了。「到了那時,才發現真的有個選擇題降臨在眼前,到底該念書或者畫畫?」父親要他自己決定,眾人則開始鼓譟倒數計時,尷尬的一幕成為人生中決定性的瞬間,最終他撕下榜單,卻不打算就此安於美術班,「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弄清楚未來想念什麼科系,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
自己制定探索計畫,大膽靠近自己所喜歡的事物和領域
賴予亭在高中期間認真地規劃出一套自我探索計畫並執行,在課餘時間盡可能體驗感到好奇的事物,例如戲劇。高中3年積極自主參與相關活動,他更將戲劇系當成考大學的第一志願,卻在高3時,偶然得知戲劇系的生活可能不是自己想過的日子而萌生退意。眼看著升學選擇將至,數百個日子的探索就要無疾而終?
還未找到答案,那就延長賽局。後來,他進了臺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選課選擇較一般傳統科系彈性,許多外系課程也能成為選修學分,有助於他持續探索各個領域。這樣的戰略性思考,也獲得父母支持。上大學後,難以忘情的戲劇乾脆變成輔修;大2時又對「教育」感興趣,不僅選修教育學程,也擔任補習班老師和參加教育性社團。
多方嘗試中,他找到想走的路。某次協助社團工作坊帶活動,他發現參與的國中生在某些課堂看來無精打采,卻又在其他課堂眼神發亮,青少年的可塑性與可能性觸動了他。不久後賴予亭與夥伴們自組社團直覺職掘社,協助國中生探索職涯。
賴予亭不希望社團隨著畢業後解散,還在學校時便成立了「直覺職掘」公司和協會,也吸引有志一同的學弟妹持續加入。
PHOTO CREDIT: 直覺職掘
成長路各種經歷終究用得上,運用十八般武藝,耕耘體制外教育
他以教育學程學到的理論與不同行業的職人反覆討論課程規劃,在一次又一次的營隊實作中,不斷打磨調整課程架構。
「我們提供學校外的場域,讓學生去學習或者形塑出另一種自己。」曾有家長致謝,提及女兒在學校裡常被排擠,參加團體活動時總是縮在角落不發一語,但參加了5天營隊後,卻能站在台上,拿著麥克風完成3分鐘簡報。這些回饋讓賴予亭感到體制外的教育也能有影響力。
「教育需要長期耕耘,但在學生心裡埋下種子,總會在適當時候發芽。」賴予亭解釋著自己設計的商標,職涯教育這條路,有如天命,為他串起過往人生中的點滴,美術、戲劇與教育,曾經看來傻氣而不計代價的付出與學習,如今都化作養分,持續滋養著更多嚮往未來的孩子。
將多場營隊活動經驗濃縮,直覺職掘推出的IDEA探索卡,以各種有趣問題和指令引發玩家互動。
PHOTO CREDIT: 台灣赫斯特
你知道嗎?自我探索第一步這樣做
•國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麼來了解自己的興趣?
認識自己之前,很重要的是要累積探索經驗!可以透過「閱讀別人的經歷」,來增廣見聞、瞭解興趣。例如:讀課外書、看電影、參觀展覽,或是週末和長假時多到不同的地方旅行。
•不愛念書的中學生,該如何建立自信,找到方向,落實夢想?
要釐清自信來源,是只靠成績,還是有其他事物?青少年的自我認同常來自同儕的認可。此外,也要讓孩子明白課業外的事也很酷,讓在不同面向有所表現的孩子,能夠被肯定;他們有了自信,會更勇於嘗試更多可能!
賴予亭
直覺職掘教育有限公司創辦人。英國華威大學Drama and Theatre Education碩士、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畢業,輔修戲劇學系。
想閱讀更多:TLife 網站 立即點閱
【延伸閱讀】
>>當代舞是什麼?融合東西方文化特色,蔡博丞以台灣原創改寫當代舞風貌,跳進國際舞台
>>發掘不一樣的「台灣之最」,古生物學者蔡政修,用化石說故事給你聽
>>蔬果也要敷面膜,柯志諭結合碳材料和天然精油,延長蔬果新鮮時效
>>安平夕照、東大赤門銀杏林,林曼麗將刻畫於腦海的美好原風景,推動藝術與文化,讓台灣有一張屬於自己的臉
>>「台灣柑橘之父」呂明雄,80歲全台農園走透透,台灣的柑橘是他最牽掛的「孩子」
*本文由 Harper's BAZAAR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