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土耳其民主危機:市長被捕,竟點燃當地示威潮?

換日線

更新於 04月25日09:34 • 發布於 04月14日04:43 • 萊拉/伊斯坦堡情旅日記
土耳其民主危機:市長被捕,竟點燃當地示威潮?

夜幕低垂,我與先生賽爾步出伊斯坦堡迪旺飯店(Divan Istanbul Hotel)的地下停車場,準備沿著熟悉的街道,前往塔克辛一帶我們常去的印尼小餐館用餐。這段不長的路程,通常伴隨著熙來攘往的人群與燈火閃爍的繁華夜色。然而,今晚的空氣中卻瀰漫著一種異樣的沉靜,彷彿某種無形的壓力正籠罩著這座城市。

當我們停步於紅綠燈前,一名高挑的警察持槍而立,目光冷峻地掃視著來往的行人。街道的另一端,則有數十名鎮暴警察嚴陣以待,整齊劃一地佇立於厚重的盾牌後方。

這樣的陣仗在伊斯坦堡並非罕見,每逢大規模遊行,警備森嚴早已成常態。然而,今夜的氣氛卻顯得格外凝重,使人不禁思索 ──究竟是過去的同志遊行更為激烈,還是當前的政治抗爭更為動盪呢?

每逢大規模遊行,警備森嚴早已成常態,然而今夜的氣氛卻顯得格外凝重。圖/Tolga Sezgin@Shutterstock

土耳其政壇大震盪:伊斯坦堡市長遭捕

2025 年 3 月 19 日,伊斯坦堡市長伊瑪莫魯(Ekrem İmamoğlu)因貪污與協助恐怖組織的指控被捕,不僅被暫時解除職務,其大學學位亦因此被撤銷。作為土耳其主要反對黨共和人民黨(CHP)的成員,伊瑪莫魯近年來被視為總統雷傑普.塔伊普.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ğan)的主要競爭對手,更是下屆總統候選人的熱門人選。

艾爾段執政已逾 22 年,多次透過憲法修正與政治決策,使自己得以繼續掌權。依據現行憲法,2023 至 2028 年應為其最後一任總統任期,然而,若國會提前解散並重新選舉,他仍有機會再次競選,延續其任期。

伊瑪莫魯遭收押的消息一出,如同點燃一條威力十足的導火線,讓土耳其爆發了十多年來最浩大的抗議浪潮。數萬名民眾不畏夜寒,走上街頭,高舉旗幟,呼喊著反對政府專制的口號,直指這場「審判」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意在剷除艾爾段的競爭對手。

伊斯坦堡的塔克辛廣場作為主要的示威地點,同時是左派的聚集地。圖/ElenVD@Shutterstock

本次示威活動遍佈全土耳其各地,其中以凱末爾雕像所在地 ──伊斯坦堡的塔克辛廣場(Taksim Square)作為主要示威地點,該雕像長期象徵著土耳其共和國的民主自由精神,是左派的主要聚集地點。

截至 3 月 29 日,已有近 2,000 人因示威遭到逮捕,其中不乏記者與異議人士。在聲援伊瑪莫魯的呼聲中,反對派領袖們呼籲大眾抵制親政府企業,包括多家財團、連鎖咖啡館與電視媒體。為防範政府強行接管市政,伊斯坦堡市議會也迅速選出阿斯蘭(Nuri Aslan)為臨時市長,試圖捍衛市政自主權。

艾爾段的崛起與爭議

本次示威的焦點人物艾爾段,儘管在西方媒體中形象長期不甚討喜,但他過去在土耳其其實擁有廣泛的民意支持,這些支持背後反應了土耳其社會的獨特結構,及另層西方媒體鮮少訴說的事實。

艾爾段儘管在西方媒體中形象長期不甚討喜,但他過去在土耳其擁有廣泛的民意支持。圖/Constantin Grigorita@Shutterstock

土耳其的政治版圖長期分為世俗的左派與保守的右派,兩者之間對立鮮明。左派政府在國父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urk)的領導下推動現代化改革,雖然為土耳其帶來了不少進步與創新,但也對部分傳統與宗教自由造成犧牲。

例如,佩戴頭巾的女性曾被禁止進入校園,失去受教育的權利;不少擁有堅定信仰、想進入校園學習的女學生,不得不在非自願的情況下,摘下頭巾以完成學業。此外,在經濟方面,通貨膨脹使民眾須隨身攜帶數百萬的鈔票,才能完成日常購物,生病時甚至可能要等上幾天才能見到醫生。

自 2003 年艾爾段以總理身分上台後,這些限制與困境逐步得到改善,女性得以自由穿著,無論是佩戴頭巾或現代裙裝,皆可進入校園和公家機關。此外,他亦推動貨幣改革(註:舊里拉與新里拉的兌換)、增設公立醫院,並大力推動如跨海大橋的基礎建設,讓許多民眾切身感受到國家進步的實質變化。

然而,近年來艾爾段政府主導的「低利率政策」,卻引發了通膨飆升和貨幣重貶的惡果,國家債務日益累積,經濟壓力與民生困難加劇。這些問題讓讓曾深受愛戴的艾爾段,開始面臨國內愈加強烈的不滿與質疑。土耳其的未來,也愈發充滿變數。

夜幕下的伊斯坦堡 ──靜默與怒吼

民眾的勇敢發聲,換來的卻只是警棍與催淚瓦斯的回應。圖/Hamza Yonec@Shutterstock

艾爾段的執政曾一度讓土耳其民眾感受到變化,但經濟困境的加劇及政治極權化的發展,讓這種「希望」漸漸被不滿與失望取代。此時,土耳其正值伊斯蘭世界最為神聖的齋戒月(又稱拉瑪丹月),但人民的吶喊聲卻與這個應當充滿平和與反思的時節格格不入,形成一種近乎殘酷的諷刺。

過去十年間,土耳其的政治與經濟局勢如同狂風驟雨,2016 年的未遂政變、持續崩落的里拉匯率,使無數家庭陷入生存困境。貧困的孩童在街頭乞討或行竊,而原本以純樸與熱情著稱的民族性,也在現實的磨礪下漸趨冷漠與勢利。

十年前的土耳其,與今日相比,已判若雲泥。執政者不僅未能重振昔日鄂圖曼帝國的輝煌,反而令高知識份子紛紛流亡海外,每年出走者不計其數。在他們的心目中,這片土地已無未來;而留下來的人們,或者說無法離開的人們,則只能憑渺小之力,在街頭一次又一次地發出怒吼。

民眾的勇敢發聲,換來的卻只是警棍與催淚瓦斯的回應。我想那些執法者或許亦無可奈何,因為在這樣的體制下,他們終究只是齒輪的一部分,被迫服從。

結語

這場由政權操控的對立風暴,正無情地撕裂土耳其社會的紋理,將善良與團結一點一滴地抽離。伊斯坦堡市長的未來充滿未知,土耳其人民的命運亦在動盪之中徬徨前行。他們渴望改變,卻無力撼動這個盤根錯節的權力結構,彷彿被禁錮於一場永無止境的噩夢當中。

街頭的抗議聲此起彼落,口號響徹夜空,但他們的聲音究竟能傳遞至何方?能被誰聆聽?

伊斯坦堡,這座古老而壯麗的城市,仍在燈火輝煌中運行著;小販依舊叫賣,行人步履匆匆,彷彿這裡的一切如常。然而,在那光鮮亮麗的表象之下,實則早已千瘡百孔,內裡的裂痕,更是無聲地持續蔓延、擴張。

這片土地的未來,正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等待著未知的裁決。

【延伸閱讀】

●讓外界跌破眼鏡的土耳其大選,為何艾爾段能「安坐」總統 20 多年?
●宗教究竟在土耳其政治中扮演什麼角色?埃爾段的「伊斯蘭化政策」為何失敗?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敏迪獨家專欄】中日近年來最大外交衝突,雙方吵什麼,中國祭出哪些報復措施?

敏迪選讀Mindi World News
02

尪超熟睡叫不醒!母心碎目睹5月大女兒卡床縫窒息身亡 

鏡報
03

「東南亞第一深情大嫂」掏槍助6囚犯逃獄! 「長太美」慘遭記者公然性騷

鏡報
04

3萬分之1奇蹟!京都罕見白烏鴉曝光 百萬人朝聖

鏡週刊
05

中國男釣到「國寶」嚇壞! 連打3通電話給警察報備下場曝光

鏡報
06

大叔公車上看謎片被隔壁女生發現 下一秒動作超變態!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