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邱泰源賴著不走?「擠牙膏式」內閣改組 卓榮泰領導力遭疑
大罷免失敗,內閣改組議題引起關注,繼經濟部長郭智輝、數發部長黃彥男等人主動下台後,衛福部長邱泰源、國發會主委劉鏡清等人也被點名撤換。不過,今(25)日傳出邱泰源拒絕請辭,引起討論。面對閣揆未直接端出完整的改組名單,在野質疑政府透過媒體放話試水溫、施壓,「擠牙膏式」逐步釋出人事訊息,外界感受到的不僅是行政效率不足,更缺乏領導魄力,卓榮泰是否連自己閣員都辭退不了?綠營內部則認為,目前針對內閣人事的討論,只是挑出不喜歡的人換掉,建議政府先決定要推動什麼政策,再找出適合人才,這才是人事安排邏輯。
卓揆允未來施政「讓人民有感」 「擠牙膏」改組有感?
行政院日前表示,卓榮泰承諾本週啟動人事改組,行政團隊會將「經濟優先」、「民生優先」、「弱勢優先」以及「青年優先」列為施政的首要任務,未來團隊將會更有效率,「讓施政更加有感」。繼經濟部長郭智輝、數發部長黃彥男等人主動下台後,今(25)日傳出邱泰源遭約見後,拒絕發出請辭信。對此,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回應,有關外界指稱行政院要求部會首長遞交辭職信一事,行政院從未做此要求。
在大罷免落幕後,行政團隊能否迅速回應民意,成為社會檢視的焦點。然而,閣揆未直接端出完整的改組名單,讓在野質疑政府透過放話試水溫,「擠牙膏式」逐步釋出人事訊息,外界感受到的不僅是行政效率不足,更缺乏領導魄力,既然主張施政「讓人民有感」,為何不一次性的宣布展現決心,反倒讓內閣改組顯得被動,甚至暴露閣揆在整合上的無力?
高層放話邱泰源不下台 挨轟「藉媒體施壓」
邱泰源25日在立院被問及是否拒絕請辭、求見賴清德,僅說「謝謝大家關心」,此回覆也遭解讀是「不否認」。綠營人士批,邱泰源大可以直接駁斥、否認,卻留有作文章的空間,明顯是輿情掌握不足、對新聞媒體敏銳度不夠,這與剛下台的經濟部長郭智輝犯了同樣的問題,身邊缺乏輿情掌握、懂媒體的幕僚,才讓部長一再在公開場合失言,遭作文章。
且邱泰源拒絕下台一事,細節到「當面拒絕卓榮泰」、「求見賴清德解釋自身努力」消息都曝光,也遭在野批,卓榮泰是否連自己閣員都辭退不了,還要放話給特定媒體,借外界的力量施壓?況且外界對於邱泰源的仇恨值並不高,過去他在衛環委員會擔任召委時也溝通順暢,有其專業度,外界現在因大罷免、政府空轉一年情況感到憤怒,希望內閣能改組回應民意,卻出現如此放話文化,讓人不敢苟同,也盼執政黨拿出檢討誠意。
不過,另一黨內人士認為,所謂「邱泰源不願請辭」隱含兩層前提,第一,是否真的有人要他走,第二,他本人是否不想走。關鍵要先釐清,到底有沒有人要他走?如果這個前提不存在,「不願請辭」說法也就沒有成立基礎,更何況,卓榮泰並無證實有如此要求。至於「放話」問題,消息來源必須是具份量的高層人士,如果只是一般傳言,就僅是個人意見。
這些人也被點名撤換 綠營人士:政院應先做1事
卓榮泰今上午在立院受訪表示,正式的內閣人事調整都是從昨天才開始,除了幾位已經向行政院提出辭呈首長確定離開之外,「另外還有數位,我們還在做思考、徵詢當中」。據了解,不只有邱泰源,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也在被撤換的名單,另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將轉任行政院秘書長,現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則任經濟部長。
不過,黨內人士認為,目前針對內閣人事的討論,只是挑出不喜歡的人換掉,但卻沒有清楚說明,新的人選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或是應該認同哪些政策主張。該人士認為,問題在於行政院並未提出明確的施政願景或要貫徹的政策,所以找人就變成「誰不受歡迎就換掉誰」。
該人士說,理想的狀態應該是,政府先決定要推動什麼政策,然後尋找最適合的人才來執行,這才是人事安排的邏輯。他強調,談內閣人事不該只停留在檢討現任官員表現,「內閣的調整應該是政策先行,而不是先找人,再問這個人上任後要做什麼」。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