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帳領錢新制上路!中信、國泰、台新12家銀行郵局規定一次看
最近走進ATM準備領錢,是不是發現畫面上多了幾個「限額調整通知」?別懷疑,這不是你眼花,而是為了配合金管會的「打詐總動員」,全台銀行與中華郵政從2025年起陸續調降提款與轉帳上限,甚至對「睡太久」的帳戶祭出暫停或銷戶新制。這波改革,說白了就是要堵上詐騙集團靠「閃電轉帳」洗錢的漏洞。
中華郵政
提款降至10萬,新帳號得「冷卻」兩天
圖片來源:Google Maps
作為這波金融防詐的先鋒,中華郵政率先宣布自2025年起,普通帳戶每日提款上限由15萬降至10萬元,且國內外提款合併計算。更特別的是,新增或修改「約定轉入帳號」後,要等兩個營業日才能生效,簡單說就是就算詐騙集團急著引導你轉帳,郵局也會幫你踩煞車。另新增「收款戶名遮罩顯示」功能,搭配即時鎖定與高風險帳戶通報系統,算是這次升級中最全面的防線之一。
台銀、合庫、富邦三家聯手降額
「睡太久的帳戶」可能被休眠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
台灣銀行將第3類數位帳戶的每日提款額下修至8萬元,並新增「半年未動作」即暫停ATM交易的控管機制。
合作金庫則從2025年起把提款上限從12萬降到10萬,且如果薪轉戶超過一個月沒進帳,電子轉帳與網銀功能就會被停權。
至於台北富邦,更是針對一年未交易的帳戶,直接調降提款與轉帳上限至2萬,外加凍結部分扣繳與刷卡功能。結論很直接:如果你的帳戶太久沒動,銀行會比你更早「放假」。
中信、國泰世華、兆豐齊縮手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
中國信託這次下手最重,線上開立、未臨櫃驗證的第3類帳戶每日提款額直接砍到1萬元,創下業界最低。
國泰世華也提前在2024年底就下修提款上限至15萬,防止詐團利用跨行提款清空帳戶。
兆豐銀行除了將一般帳戶降為10萬元外,還設下「低餘額自動關戶新制」,若帳戶被列入監控名單、餘額低於1,000元又長期無交易,系統會自動結清銷戶。這下連「帳戶養灰塵」都不安全了。
永豐、華南、彰銀走在科技前線
圖片來源:PhotoAC
永豐銀行率先導入「部分戶名顯示」功能,轉帳時可看到收款人姓名部分字元,比對更安全。
華南銀行則新增「戶名查詢功能」,ATM或網銀轉帳前就能核對受款人遮罩姓名。
彰化銀行也不落人後,靠AI異常行為監測系統(ABMS)分析金流,一旦發現異常,會自動暫停交易。雖然看起來嚴格,但這些「智能保護」確實能替荷包擋下一場詐騙風暴。
玉山、台新同步調整限額
圖片來源:pexels
玉山銀行從2025年10月起,將第3類數位帳戶每日提款上限調為10萬元,且與消費、外幣提領、無卡提款通通合併計算。
台新銀行也從9月起將各類帳戶的提款上限統一為10萬,單筆最高5萬,並導入智慧監控系統,只要出現「高頻轉帳」或「連續提領」,系統立刻鎖定交易。簡單說,想一次領光帳戶裡的錢?得先過AI這關。
全民理財新課題:提款變難,安全變高
這波防詐改革,讓不少民眾覺得不便,提款金額少了、轉帳要等兩天、帳戶還可能被休眠。但換個角度想,這其實是金融體系在「重新教大家慢下來」。過去詐騙集團最擅長的就是利用「快」:快速轉帳、快速提領、快速洗錢。如今多了這些時間差,反而讓警方與系統有更多反應空間,也保住更多人的積蓄。雖然聽起來有點麻煩,但別忘了,銀行不是要阻止你領錢,而是要幫你守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