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丹娜絲重創嘉南光電與石綿瓦 3案場二度受罰
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過境,造成嘉南光電板、石綿瓦毀損嚴重,其中嘉義縣新庄滯洪池、荷包嶼滯洪池、溪墘滯洪池均有受損光電板未清完,且新庄、荷包嶼是第二度被開罰,累計處罰300萬元;溪墘則開罰100萬元,環境部表示,若未清除完畢,仍將按次開罰。此外,環境部預估,嘉義縣及台南市共有1萬5600公噸須清除的石綿瓦。
經濟部統計,共14萬5000片、約2800公噸光電板因丹娜絲颱風災損,其中6案場至7月下旬尚未清除完畢。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長顏旭明說明,環境部在7月25日至8月11日間巡檢25案場,包含嘉義縣12場、台南市10場、屏東縣3場,當中嚴重受損案場共8場,到8月1日前已有5場清除完畢。
他指出,未清完的案場為嘉義縣新庄滯洪池、荷包嶼滯洪池,已分別開罰100萬,並要求10日改善完畢,昨日複查發現,現場各有10卡車廢棄光電板,因此再次開罰,金額各200萬。另外,嘉義縣溪墘滯洪池未在1日清完受損光電板,4日已開罰100萬;改善期限至15日。
嘉縣環保局指出,業者雖已運走大部分的光電板等設施,但未鋪設不透水布、未覆蓋回收光板電及相關設施等,防汙作為不確實,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第36條、貯存清除處理方法等相關規定,將二度開罰。
顏旭明提到,先前到新庄滯洪池廢棄光電設施浮具暫置場,發現有紅色水窪,推測是因農地出入口鋪設鐵板車道生鏽所致,當時檢測紅色水酸鹼值為6.79,現場已採集水樣,檢測砷、鎘、鉻、銅、汞、鎳、鉛、鋅等重金屬,18日前公布檢驗結果。
此外,環境部統計,全台石綿瓦共24萬1933棟,其中台南市5萬4709棟最多,嘉義縣則是2萬4158棟,位居第6名,預估丹娜絲過後,嘉義縣及台南市共有1萬5600公噸須清除的石綿瓦。
環境部化學署長謝燕儒表示,環境部與民間合作建立「石綿瓦地圖」,顯示受損石綿建材地點,若有惡意棄置,會運用最新技術追查,依《廢清法》嚴懲。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副署長林健三表示,因應本次風災,已向行政院爭取7.8億專案補助嘉義縣市及台南市災後石綿清除處理,補助住宅、畜牧場及農業設施。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