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走遍台灣各大月老廟!星座老師沛倢:月老不只是尊神明,更是人生的溫暖長輩
從小就常走訪宮廟的星座老師許沛倢,對神明有著獨特而深刻的理解,在她眼中,神明不只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更像是可以隨時找到的無形長輩,在人生迷茫無助時給予支撐。近年她主持《姊妹淘》影音節目《月老連線中》,走訪了台灣各地的月老廟,也遇到不少有趣而溫馨的故事。
月老:愛喝下午茶的溫暖長輩
「我覺得月老是一個很有趣的神明,他喜歡喝下午茶,也喜歡牽紅線,還很愛湊熱鬧。」沛倢笑著描述她眼中的月老形象。經過多年走訪各地宮廟的經驗,她發現每間廟的月老都有不同的個性——有些比較傳統,有些則更貼近年輕人、更開放。
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現在的月老們越來越「直接」,在擲筊和神明溝通的過程中,有時會得到一些很有趣的指示。大家多半都知道月老喜歡吃甜,卻不一定知道其實月老也會挑嘴,「他們會很明確地告訴你想要什麼口味、什麼品牌的供品!」
沛倢分享了一個有趣的經驗:有一次她帶牛奶花生去參拜,月老直接給了一個笑杯,明確表示不喜歡這個品牌。沛倢笑說:「可能把我當自己人了,現在只要是不合他意的零食,馬上給笑杯,沒有在客氣的。」於是她再擲筊,問下次帶另一個品牌可不可以,馬上得到正面回應。
就是這些可愛的互動,讓沛倢深深感受到,神明其實不是冷冰冰的神像,而是就像我們身邊的長輩一樣,有著豐富的情感、喜好和個性。
為什麼要拜月老:努力與玄學相輔相成
有些人認為拜月老是迷信,沛倢對此則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她坦言:「如果完全靠月老去幫你牽紅線,確實是有點為難月老。」在她看來,拜月老的真正意義在於「自助、人助、天助」,想要找到好姻緣,自己的努力絕對不可少,「事在人為,很多事情要經過我們自己努力之後,月老再幫你推一把。」
沛倢強調,拜月老其實是一種精神上的宣示,是向長輩稟報自己願意真心改變、開放心房去追求幸福的決心,「我覺得這是相輔相成的,它也是一個信念系統,你相信有,它就會有。」理性努力與信仰支撐之間並不衝突,反而能夠相互補強。
月老的真正力量:機緣與奇蹟的推手
沛倢點出一個重點:月老最重要的作用不在於直接創造愛情,而是在關鍵時刻為你牽起那條線,「也許在你最需要、碰到你最心儀的對象的時候,就那麼差最後一哩路,月老就幫你推了一把。」
她建議大家與各地月老廣結善緣,就像拓展人脈一樣,這樣當你真的有需求時,在各地都有這麼一位「長輩」或「朋友」可以幫忙,「不一定要執著於哪一家最靈驗,而是當你的時間到了,剛好你在那個機緣拜到那間月老,它就可以幫你促成一段良緣。」
在沛倢的詮釋下,月老不只是傳說中的牽線神明,更是人生路上的溫暖陪伴者。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關心著每一個前來求助的人,在適當的時機給予支持和推動。這樣的信仰,或許正是現代人在感情路上最需要的溫暖力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