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以上破百萬公尺! 監院調查曝北市地下天然氣管線嚴重老化
〔記者方瑋立/台北報導〕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委員會今(5)日通過審計部函報查處結果,發現台北市地下天然氣管線,其中50年以上老舊管線達22.5萬餘公尺,若合計30年以上管線更是超過113萬公尺,且汰換量能不足,要花22年才能改善完畢,速度遠追不到老化速度,造成極高的潛在災害風險及重大公共安全隱憂,函請北市府確實檢討、督導改善。
將近半數管線皆屬老舊 實際汰換速度需費時263年
監院今天公告調查報告指出,就「審計部函報,有關台北市區埋設50年以上老舊瓦斯管線達18萬餘公尺,及瓦斯開關閥孔蓋約近3成遭掩埋等情案」的查處結果,經調查發現台北市地下天然氣管線總長度為246萬餘公尺,其中埋設50年以上達22萬餘公尺,若與30年以上管線合計,已達113萬7029公尺,等於將近半數管線皆屬老舊。
此外,監院調查發現,北市府督導4家天然氣公司在2020年提出的改善計畫,每年僅可汰換約5萬多公尺,按照這個速度前述30年以上管線全數管線,需費時22年才能改善完畢,屆時管線已經使用超過52年。
況且北市府所提供的資料中,1972年以前埋設(已使用53年以上)的管線,實際每年僅汰換4千多公尺,換算要花41.6年才能全數汰換完畢,屆時管線已使用94年,30年以上全數管線汰換,則要263年才能全部完成,實不合理。
監院指出,現行4家公司汰換地下天然氣管線的速度,遠追不上老化速度,潛在的災害風險極高且有重大公共安全隱憂,北市府不該漠視,允應儘速督導改善。
瓦斯漏氣8成因管線老化 北市全市3成瓦斯開關閥孔蓋遭覆蓋
另,北市瓦斯漏氣事件平均每年發生420件,其中腐蝕、鏽蝕占2206件、占比高達83.72%,顯見管線老化問題嚴重,但北市府仍多以通報方式被動處理,聯合查核也難以掌握管線鏽蝕情況;且北市全市2萬2千餘個瓦斯開關閥孔蓋,其中有6622個遭覆蓋,占比約3成,其中大安區就有1224個,恐導致災害事故時無法即時停止供氣,嚴重影響公共安全。
據了解,瓦斯開關閥孔蓋是緊急關閉天然氣供應的操作入口,發生漏氣、火災或爆炸風險時,可迅速切斷管線供氣。若孔蓋遭掩埋或無法辨識,將延誤止氣時機,讓氣體持續外洩、火勢升溫。供氣控制失靈,恐使原本可控事故擴大,危及民眾與救災人員安全。
監院質疑,北市府每年用於天然氣安全查核的預算僅約110萬元、平均每家業者每月查核金額僅2萬餘元,是否足以有效追蹤歷年執行成效、並進行風險分析與預警管理,令人存疑。且雖法令訂有罰則,北市府歷年卻未曾就管線汰換進度或漏氣事件裁罰業者,制度流於形式。
監院強調,現行風險減緩措施如管線完整性評估、管網風險評估等作法,從漏氣件數並未顯著下降觀察,難讓國人放心,北市府應務實檢討。至其他縣市汰換進度是否同樣堪憂,則有待經濟部積極掌握與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