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電共生近7成「有電無漁」?審計報告揭露數字,農業部兩大澄清:養殖為本、綠能加值
鄭鴻達
圖片 農業部提供 提供
媒體報導指審計部報告揭露漁電共生近7成未養魚,淪為「有電無魚」,且案場多在中南部沿海,地方喊人力不足,查核標準不一,導致業者傾向種電而非養殖。 農業部周一(9/8)強調「養殖為本、綠能加值」,並說明原因有二,第一、計算方式不同。審計部指393個案場為併聯試運轉,具發電能力但未取綠能容許與電業執照,非地方政府認定營運案場。 第二,統計資料時間有落差。審計部報告統計數據是到今年1月底止,後因地方政府持續執行查核工作,漁業署提供的是最新資料。
審計部報告指7成漁電案場「有電無漁」 農業部:養殖為本、綠能加值
根據《聯合報》報導指出,根據審計部最新報告指出,已查核漁電共生案場中,有近70%未落實養殖事實,形同「有電無魚」。報導也提到,漁電共生主要分布中南部沿海,然許多縣市反應查核人力不足,且查核指引一直變,「有心人士當然傾向種電優先養殖」。
對此,農業部漁業署周一說明,漁電共生政策係秉持「養殖為本、綠能加值」為核心價值,在不影響養殖經營與漁民權益、不犧牲農地與環境生態之前提下穩健推動。
漁業署駁「7成有電無漁」 澄清兩大原因:計算方式、時間落差
對於媒體引用審計部報告「7成有電無魚」,漁業署說明原因有二。第一,計算方式不同:審計部指的393場是指案場已與台電「併聯試運轉」,具備實際發電能力試運轉,尚未取得綠能容許及電業執照等,所以並非地方政府所認定已營運案場,
第二,統計資料時間有落差:審計部報告統計數據係至本(114)年1月底止,後續因地方政府持續執行查核工作,而漁業署提供的是目前最新資料。漁業署重申,目前地方政府確認「已營運」計有276件,完成查核已達174件,其中廢止農業容許的有35場,僅佔12%。
漁業署說明,查核結果有養殖但經營情況需改善的計有57件,待改善的主要樣態包括因養殖現況與經營計畫書不符,舉例來說:原本要養虱目魚但後來改養吳郭魚,此情形仍有養殖事實,只是養殖物種轉換;或是場內設施配置不符等,但這不代表沒有養殖。
落實養殖為本 漁業署:已修訂查核指引4.0版
另外,漁業署表示,「待改善」樣態也包含無提供單據證明或養殖成效不佳等原因,漁業署已經請地方政府勒令限期改善,期滿將安排複查檢視改善狀況,該署會持續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協助輔導案場落實養殖事實。
漁業署表示,為落實「養殖為本」,2023年起制定查核指引1.0版供地方政府執行查核參考,並隨著各地案場陸續營運,持續收集各地方政府實際查核經驗及漁民與光電業者反饋意見,調整指引內容、建議查核頻率及事實判定依據,已於今年7/23修訂查核指引4.0版本,供地方政府參考應用,以強化查核作業。
修訂相關辦法助養殖事實查核 農業部:杜絕假養殖、真種電
漁業署指出,農業部與經濟部於今年2月邀集各地方政府、光電公協會、養殖團體及台電公司等單位辦理「漁電共生新制政策推動說明會」,讓案場在規劃初期階段即可讓養殖漁民與光電業者建立溝通共識,並於今年6月提出漁電共生整合新模式養殖團體名單,供光電相關產業團體逕行洽談合作事宜。
對於地方政府反應查核人力吃緊,漁業署強調,因應各地案場陸續完工,為減輕地方政府查核業務負擔,農業部刻正辦理「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農地申請容許辦法」修正案,並已預告增訂「產銷履歷或監控設備」等,作為養殖事實查核工具,以杜絕「假養殖、真種電」之情事發生,穩健養殖漁業生產。
相關新聞:
漁電雙殺系列1—養殖戶阿玉姊的憤慨:規定說改就改、案場3年原地打轉…努力一再被政府踐踏
漁電雙殺系列2—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扯綠能後腿:光電進度大跳票,漁電共生已併網量不到23%
漁電雙殺系列3—突襲!南市府提出釐清綠能設施遮蔽率法規,全台案場緩一年
漁電雙殺系列4—「漁電雙輸」源頭是什麼?地方政府不蓋章就不出事,把適法疑慮丟給中央
更多今周刊文章
南亞(1303)、台玻(1802)創60年一遇歷史天量,還能買?杜金龍親授「右下角起漲股」甜蜜買點一次看
2家電信「停售4G吃到飽」!中華電信會跟進?為何1700萬4G用戶不願升級5G?專家曝最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