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花蓮勘災 指示全力救災、復原與重建
記者郭曉蓓/綜合報導
因應樺加沙颱風造成花蓮地區重大災情,總統賴清德今(25)日前往花蓮勘災,關心受災民眾及慰問救災國軍;賴總統指出,中央會傾全力幫助花蓮,與花蓮鄉親站在一起,包括救災、復原、重建等工作,讓民眾迅速恢復正常的生活。
賴總統今日在國防部長顧立雄、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賴建信、副參謀總長執行官黃志偉上將等人陪同下,先後前往花蓮國軍前進指揮所及光復淨水廠等地關心受災民眾及了解受災情況、道路清淤期程、供水進度及災後復原處置等情形。
賴總統表示,此次樺加沙颱風的暴風中心雖然沒有進入臺灣本土,但強颱暴風半徑廣大,造成花東、高雄及屏東等地出現豪大雨,尤其花蓮4天累積雨量約700至800毫米,導致馬太鞍溪堰塞湖溢堤,造成重大災情。他要向不幸離世的鄉親表達哀悼之意,並祝福傷者盡快恢復健康,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盡速找到失蹤者。
賴總統強調,現在大家都是花蓮人,不分彼此,中央會傾全力幫助花蓮,與花蓮鄉親站在一起,包括救災、復原、重建等工作,讓民眾迅速恢復正常生活,中央會義無反顧與花蓮縣政府合作,幫助全體花蓮縣民。
賴總統也感謝行政院長卓榮泰第一時間在花蓮設置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並由對於治水防災非常有經驗的經濟部賴建信次長擔任總協調官,負責協調中央各部會及花蓮縣政府,解決像是水、電、通訊及物資救援等各項問題。
賴總統提到,卓揆昨日至花蓮勘災時也做出幾項切合目前花蓮所需的具體裁示,包括請政務委員陳時中馬上開設中央賑災募款專戶,讓全國的愛心都能幫助到花蓮受災的民眾;儘管堰塞湖水量已從9100萬噸降至1300萬噸,威脅減少,但仍在紅色警戒,代表危險仍然存在,請農業部持續監測,並將監測資訊妥善運用,避免發生其他意外;請交通部解決馬太鞍溪橋梁問題,這條橋對附近交通運輸非常重要,交通部長陳世凱已說明預計1個月搭建涵管便橋,4個月左右完成結構性便橋,並希望在2026年底前建構好永久橋梁,至少要能完成單向橋梁
賴總統進一步指出,目前已有17所收容中心,每個地方都需要醫療照顧及食物供給,衛福部將協調慈濟醫院、安養中心等醫療院所認養。環境部也將協助花蓮縣政府環境衛生工作,當前環境復原工作相當繁重,請賴總協調官協調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幫助地方解決問題,讓重建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賴總統說,災情出現時已第一時間請國軍全力投入災區的救災跟重建工作,肯定顧部長與第2作戰區指揮官劉中將,將救災視同作戰並擬定計畫書。國軍將負責清淤、後勤補給等,持續不斷、日夜分班,投入救災工作。他也授權顧部長和指揮官,在與鄉鎮或村里取得共識、避免誤解的情況下,國軍可以進屋協助搬離大型家具或清除汙泥。
賴總統也感謝全國其他縣市消防救災人員來到花蓮協助救災,延續臺灣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優良傳統精神。他期盼縣府團隊與國軍及相關單位共同合作、分秒必爭,搜尋目前仍然失蹤的民眾,並請花蓮縣政府確實掌握縣內救災、復原及重建需求,俾利中央政府及前來支援的國軍、各縣市救災人員提供協助。他並指示經濟部水利署在2週至1個月內完成馬太鞍溪堤防修復,春節前完成堤防加固,在明年汛期前完成堤防永久設施,避免堤防邊坡持續倒塌及溪水沖到民宅。
賴總統接著說明,要解決堰塞湖並非易事,需要時間處理。馬太鞍溪堰塞湖約於今年7月底形成,內政部長劉世芳即會同李鴻源前部長召集專家學者會議,同時委託臺大及陽明交大監測。經評估無法以爆破方式解決,且堰塞湖位於人車、機具難以抵達之處,虹吸或分洪道方式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因此專案小組決議持續監測,將正確訊息提供縣政府,作為撤離民眾的依據。
賴總統強調,中央盡心盡力的處理堰塞湖,尊重專業,也徹底落實執行。發生憾事大家都不樂見,現在有這麼多人傷亡,更要團結合作,共同救災、復原及重建。希望全臺灣人民都與花蓮人站在一起,協助花蓮縣政府完成各項工作,讓受災民眾盡速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