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son Margiela全新Line 2為何首發於首爾?兩位韓國藝術家揭幕創作故事|Vogue獨家探訪
Text & Photo:Wendy Chou
如果說時裝是⼀種關於⾝體的書寫,那麼Maison Margiela在2025秋冬透過Line 2,交出了另⼀種回應:打開⾝體,與空間對話。展覽《Elsewhere, Rhema, Open Torso》不只是兩位藝術家的作品合集,更如⼀場全感官的召喚——青銅雕塑隨著時間流逝留下痕跡,穿孔的設計讓⼈⼯模擬的⼤⾃然 聲⾳在空間中流動,觀者的⾝⼼與環境細微共振,有時難以分辨聲⾳源⾃雕塑、抑或是真實庭院的 風與⿃鳴。這些作品靈感源⾃品牌2025秋冬主題,聚焦於痕跡與蛻變的探索,讓⾝體在空間中⾃由 呼吸,感知外界,體驗與他者相遇的可能性。
Line 2作為Maison Margiela的全新⽀線,便是將這種「無形」的精神轉化為具象的感知。從作品形 式到展覽佈局,這無疑是⼀場嶄新的對話——⾸次非物化的體驗,不再由布料建構,⽽是透過聲 ⾳、空間、想像共築⽽成;⾸站落地於⾸爾漢南洞,與視覺藝術家Heemin Chung(鄭熙慜)和聲⾳藝術家Joyul⼀同完成這場沈浸式的感知展演。
我相信藝術與時尚之間的界線應該被模糊化。(I believe in blurring the lines between art and fashion. )
Martin Margiela
至於為何落於首爾?因為這座城市正以⽂化魅⼒,吸引世界的⽬光。2025年9⽉初,第二屆「韓國藝術節」與Seoul Art Week同步登場,從畫廊、公共空間,到首爾弗里茲藝博會(Frieze Seoul)、韓國⼯藝美術家協會(KIAF)以及七個不同藝術領域的雙年展,藝術像河流般滲透城市各個⾓落,甚至延伸⾄國際機場,讓旅⼈初抵首爾就能感受到創意的脈動。
與此同時,⾸爾時裝週亦如火如荼地進⾏,凸顯出政府在⽂化策略上的新布局:繼時尚之後,韓國正積極推動藝術成為新的國家品牌。這樣的安排使Maison Margiela的選擇更具意義:在首爾,藝術與時尚不再分界,就如同Line 2全新支線,當⽂化與時尚交融、碰撞,新的感知與創意便在城市中悄然⽣成。
⽽這股創意,在漢南洞旗艦店中找到了落腳點,化為具象的空間呈現:兩層樓的白色洋房散發著典雅的西洋復古氣息。陽光透過⼤片窗⼾灑入室內,庭院的綠植與光影在空間中交錯。藝術家將青銅管線以流線型垂掛、覆蓋建築,就像⾃然元素在室內外之間延伸,營造出雕塑般的流動感。
風聲、 蟲鳴和⼈⼯模擬的⾃然聲⾳透過穿孔流淌滲出,空氣中充滿律動,使觀者即使⾝處店內也彷彿置⾝ 庭園。肌膚感受微風拂過,耳朵捕捉聲⾳迴盪,眼睛則追隨青銅的變化——視覺、聽覺與觸覺在此 交織,帶來⼀場完整的全感官饗宴。
接下來,跟著Vogue Taiwan的腳步,獨家深入現場,直擊兩位藝術家的創作對話,聽聽他們的幕後 創作過程。
Q:能與我們分享這次合作的創作過程嗎?⼀切是怎麼開始的?
聲音藝術家Joyul:⼀開始我們討論時,沒有馬上定調要做什麼,而是先交換很多想法。對我來說, 最有趣的地⽅是去思考「聲⾳」如何能在這樣的空間裡存在,甚⾄延伸出更多層次的感受。
視覺藝術家Heemin Chung:我們常常透過彼此的關鍵詞來展開創作。比如我提供了「叢林」這個 詞,Joyul就把腦海中的畫⾯逐漸轉化成聲⾳的結構。⽽我⾃⼰則是從雕塑的⾓度切入,試著把這些 抽象的⾃然意象轉化成可以被「承載聲音」的形體。
Q:兩位是從什麼角度進行創作?又是如何選擇創作媒材的呢?
聲音藝術家Joyul:我⼀直在想,怎麼把「公園」這樣的場域引入作品。當時剛好我寫過⼀篇⽂章 〈在叢林裡밀림에서〉,原本是為了其他⽬的,但後來覺得它和這次展覽的主題契合,就重新發展了 ⼀版。於是就有了兩個⽂本:⼀個是跟著作品推進時寫下的,另⼀個則是為了更深入理解這次主題 ⽽誕⽣的。這兩篇⽂章可以以不同形式被體驗:⼀個像是透過⼈體的形象來觀看,另⼀個則是透過 朗讀的聲⾳,被聽⾒、像⾳樂⼀樣存在。所以我在庭院裡放了⼀台MP3,裡頭播放的是〈在叢林裡 밀림에서〉的⽂本,我很好奇,當觀者⾯對相同主題卻以不同媒介切入時,會產⽣什麼樣的感受。
另外,我也曾想像過——如果真的下起雨來,我製作的聲⾳和真實的聲⾳同時出現在庭院裡,會是什麼樣的感覺?當觀者聽到時,可能會分不清哪些來⾃作品,哪些來⾃環境,但這種模糊性,本身就是我想探索的樂趣。
視覺藝術家Heemin Chung:對我來說,最困難的是如何讓聲⾳和雕塑彼此相遇。聲⾳是看不⾒、摸不著的,⽽雕塑恰好相反,它是⼀個很具體的物件。於是我開始在腦中想像:聲⾳能不能像⼈⼀樣被「聚合」起來?⼜有哪些材質能和聲⾳互動?
在這過程中,我從「叢林」這個關鍵字出發,把腦海裡的圖像逐漸轉換成雕塑的形式。最終,我決 定⽤青銅來完成這些形象。青銅有很強的延展性,可以在加⼯時被塑造成不同樣貌;同時,它暴露 在環境裡,因此也會隨著空氣和濕度改變。這讓作品不只是靜態存在,⽽是⼀個能「承載聲音」、又會隨環境持續變化的載體,正好呼應了我對Margiela提出的關鍵字「痕跡」與「變化」的解讀。我以前的創作中也使⽤過青銅這個元素,但這次更進⼀步把它和聲⾳連結,創造出⼀種既能被看見、也能被聽見的狀態。
Q:這件作品似乎都在談「變化」,你們怎麼看待「時間」在這次創作裡扮演的⾓⾊?
視覺藝術家Heemin Chung:青銅其實是個很有趣的媒介,它歷史悠久,但在今天仍然能被以新的⽅式使⽤。它既可以保存,也能被熔化再塑形。當我把青銅和3D打印數位技術結合時,就出現⼀種 「古老與當代」並置的質感。⽽這次作品是在⼾外展出,青銅會隨著時間氧化,顏⾊、質地每天都 在變化,這正好成為作品的⼀部分,讓觀者在一個月的展期裡,每次來都可能看到不同樣貌。
聲⾳藝術家Joyul:我本⾝是表演⾳樂出身,對我來說,聲⾳和時間就是媒材。我希望能「收集時間」,把它凝聚在作品裡。這次我把聲音裝進銅管裡,讓它流動、共鳴,既像樂器,也像⼀個容器。觀者既能讀印刷的⽂字,也能聽到朗讀的聲⾳。雖然兩篇⽂章標題相同、結構相似,但透過閱讀或聆聽,感受到的時間密度和情緒完全不同。這就是我想讓觀者去經驗的:同⼀主題,因介質不同⽽產⽣的差異。
Q:這次合作與Maison Margiela 2025秋冬「L’Art de l’Amour et la Mort(愛與死亡的藝術)」系列 相呼應,你們是怎麼理解這個主題的?
聲⾳藝術家Joyul:當我第⼀次聽到「愛與死亡的藝術」這個概念時,我想到那些過去的、被留下的事物,以及它們對我的重要性。我也思考了過去與現在時間感的差異,這些主題與我們作品的⽅向契合,所以覺得很有趣。
視覺藝術家Heemin Chung:在這個系列裡,Maison Margiela嘗試的技法非常有趣:可逆的設計, 內外層重疊,兩個存在疊在同⼀個⾝體上。從概念上來看,這些嘗試給了我創作的靈感,很值得感謝。
Maison Margiela Line 2《Elsewhere, Rhema, Open Torso》 沈浸式展覽
- 展出時間: 9月3日至9月28日
- 展出地點:漢南洞旗艦店 서울 용산구 대사관로11길 8-7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