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1萬上車0050!20年翻成14萬 讓台積電、鴻海幫你生財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普發現金1萬元自11月5日起分流登記入帳,未成年也能由父母代領。這筆「突如其來的小本金」要怎麼放到最大?理財專家直球建議:別只放活存,利用孩子近20年的成長期,把錢丟進具分散與成長特性的市值型ETF,讓時間與複利一起發功。
ETF早就是父母理財工具箱裡的常客。集保結算所2024年2月統計顯示,12歲以下兒童股民達27萬人,平均庫存逾37萬元,較2021年成長31%,資金明顯往「一籃子」分散標的靠攏。邏輯很簡單:孩子的時間拉很長,波動可以用時間走平,而長期經濟與企業獲利成長,會在指數權重裡慢慢體現。
拿元大台灣50(0050)當範例,統計至10月30日成立以來總報酬達1314%。換句話說,20年前若為孩子單筆投入1萬元,如今可能已超過14萬元。這不是神話,是大盤權值企業長期獲利與指數汰弱留強的結果。也因此,法人觀察到0050的投資人數一路創高:10月底正式突破170萬人,定期定額的人數也在9月升至53.5萬;對新手父母來說,低門檻、可分批,是長期陪跑的關鍵。
如果還想把複利效果再推一把,也有更懶人的做法。部分0050連結基金提供「不配息」或TISA級別,直接把股息再投入、拉高再投資比重,扣款24個月以上還有管理費減半的機制,最低扣款1,000元起,等於把「長期、紀律、分散」三件事一次到位。當然,任何投資都會有波動,父母需要的是把波動當朋友、把時間當隊友,設定目標、持續執行,而不是追漲殺跌。
重點其實只有一句話:孩子擁有的是市場上最稀缺的資產:「時間」。與其把1萬元悶在活存裡看通膨稀釋,不如讓它在市場的長坡厚雪上滾起來。等20年後,這筆「成長基金」被拆封的那天,孩子大概會很感謝當年的你。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