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實驗教育學校8年增逾5倍 建構安心學習環境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教育部與原民會積極推展原住民族實驗教育,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高中以下原住民族實驗學校由105學年7所逐年增至113學年44所,8年間增加逾5倍。
教育部近日公布113學年原住民族教育概況統計,113學年各級學校原住民學生總數為14.6萬人,比112學年增加6514人,5年間增加逾8000人(約5.8%);113學年各級學校原民生占全國學生的3.7%,占比較112學年(3.4%)略提升,各教育階段的原民生占比皆有微幅增加。
關於113學年原住民學生的縣市分布,以桃園市2.2萬人(15%)最多,其次為新北市1.7萬人(11.4%)、花蓮縣1.6萬人(11.3%);觀察原住民學生占各縣市學生的比率,以台東縣占40%最高,其次為花蓮縣30.9%、屏東縣10.8%。
教育部統計顯示,113學年國中小原住民學生數計7.3 萬人,比112學年增加4422人,隨著都會區原住民族人口增長,就讀非原住民族地區的國中小人數達4.9萬人,比率由108學年的63.2%增至113學年的67.4%。
在休退學部分,112學年原住民大專校院學生休、退學人數分別為3316人、3530人,前3大休學原因為「工作」(26.2%)、「就讀學校/科系不符期待」(14.8%)、「經濟困難」(8.7%);退學原因以「休學逾期未復學」占32.9%最多,其次為「逾期未註冊」占26.3%,「就讀學校/科系不符期待」占21%。
教育部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共同推展原住民族實驗教育,高中以下原住民族實驗學校由105學年7所逐年增至113學年44所,113學年有2570名 學生參與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其中2381名學生具原住民身分;高中以下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班由111學年16所、47班增為113學年16所、52班。
教育部表示,配合非原住民族地區的原住民族教育需求,教育部推動「都會區原住民族文化特色課程」計畫,增加都會區原住民學生學習部落文化的機會;教育部也持續透過升學外加名額保障、學雜費減免、獎助學金提供等措施,為原民生建構安心學習的環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