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從高壓站點到智慧功率分配,一文看懂 U-POWER 為何被稱作電動車「快充站天花板」

DDCAR 電動車

更新於 08月07日12:58 • 發布於 08月03日13:15

以超高速充電和大型站為號召的 U-POWER,目前營運中的站點均採用 ZEROVA 馳諾瓦充電樁,依照站點屬性與條件而配置 240kW、360kW 或 480kW 等不同功率,至今都以穩定又高效的充電服務深獲車主好評。

不過,當電動車開進 U-POWER 快充站,插上充電槍開始高速充電,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其實背後還有一套「智慧功率動態分配技術」,因為唯有透過高效複雜的電力分配邏輯,才能確保每一輛車在不同的充電階段都能獲得最高供電,不僅讓充電站營運更有效率,也實現「原廠功率不打折」的充電體驗。

為什麼同一支充電樁,不同車卻有不同功率?

電動車在不同電量階段,需要的充電功率會不同,就像很餓的人吃飯吃很快,到快飽的時候,吃東西速度就會放慢,充電也是差不多類似這樣的節奏。

大致來說,電動車進站充電的邏輯是如此:

  • 一輛電動車從 20% 開始充,這時電池接受電力的速度可以很快,將取得大功率快充。
  • 無論是 400V 或 800V 電壓架構的車,所有電動車標榜的最高充電功率都是發生在低電量階段。
  • 當電量來到 80% 甚至更高時,車輛內部的電池管理系統會自動「降速」,減少電力輸入以保護電池壽命,這時候的充電功率就會低,例如低於 50kW。
  • 也就是說,每一台車都有自己的充電曲線,而這個曲線會隨著當下的電量狀態變化。

既然充電會隨車輛電量狀態而有所差異,但坊間卻有許多充電樁採用「固定功率分配」模式,當有兩台車同時充電就無法妥善運用整體電力,既無法滿足車輛實際需求,也造成資源浪費並不必要地拉長充電時間。

智慧功率動態分配,細分能源模組配出最大電力

相比傳統快充樁,U-POWER 與馳諾瓦合作的高功率充電樁,其採用的模組化電力單元會依據站點配置而細分為不同單位,再將這些能源單位動態分配給多輛電動車使用;飢渴的低電量車就拿多一點、充快一些,電量高的車輛已經無法超高速充電,配電就是夠用就好,以聰明的方式確保各車電力效率最大化。

例如 U-POWER 最新為多個旗艦大型站點配置的 480kW 充電樁,它內部其實是由 6 個 80kW 單元組成,這些單元可以依照現場每一輛車的電量與最大接受功率,時時刻刻偵測狀態並自動分配電力。

假設一支 480kW 充電樁同時有兩輛車在充電,A 車電量已達 75%,此時電池保護機制會讓它最多只能接受 80kW 的充電功率,也就是只拿 1 個 80kW 功率單位。此時隔壁的 B 車電量只有 20%,會向充電樁提出最高功率的充電需求,這時候充電樁就還有 400kW 能使用,因此依舊可以給予符合原廠訴求的最高功率充電速度。

在真實使用環境中,這套系統是時時偵測每一台車的需求與使用狀態,包括哪一輛車隨電量增高所需功率緩緩下降、哪一輛從高速快充進入涓流充電、哪一輛即將結束充電釋出功率資源,又或者有哪幾台新車剛加入充電行列等;這些不斷變化的車輛電量狀態,U-POWER 與馳諾瓦充電樁的動態分配過程都是秒級調整,確保了在任何時刻,全站總電力都能被最佳化利用。

500A高速液冷槍,全面提升充電速度

另一個無法忽視的高速充電條件是 500A 液冷槍,因為唯有配置能夠承載高安培數的液冷充電槍,才可以讓 400V 與 800V 架構的不同款電動車,都獲得最高充電速度。

舉例來說,熱銷的 BMW iX1 車端工作電壓僅為 300V,若去到採用 200A 氣冷槍的充電站,儘管充電樁支援 180kW,現場也只有一台 iX1 充電,但受限於充電槍的安培數過低,因此實際充電功率就只會是 300V x 200A = 60kW,遠低於車輛原廠支援的 130kW。

但同一台 iX1 在相同的低電量條件下,去到 U‑POWER 就可以輕鬆實現原廠最高功率,而這個高瓦數長時間輸出的關鍵,就是 U-POWER 大量採用的 500A 液冷充電槍;因為有液冷系統帶來的穩定散熱,槍線可以承受高安培帶來高功率輸出,因此可以在 300V 既有限制下去實現更高功率的充電。

此外,相較傳統空氣冷卻充電槍需用厚重導線散熱,液冷槍導線管徑更小更輕,就讓插拔過程更輕鬆,也是讓車主直接有感的充電體驗提升。

近七成站點配置高壓電力,新世代 400kW 電動車快充一樣快

目前市面上有部分電動車已採用 800V 高壓系統,快充最快已超過 240kW,未來,賓士與 BMW 也都會推出基於 800V 架構的新世代車款,快充功率更上看 320kW 甚至是 400kW,因此除了智慧動態分配,充電站本身的規格配置也相當重要,否則就無法負擔起如此高功率車款的充電需求。

台灣大多數充電站營運商還是採用台電的低壓供電,這類站點受限於條件,單占總功率上限最多只到 499kW,當你開著新世代電動車進去,或者是站內已經有這些超高速充電車的時候,無論系統多智慧,但可以分配到的功率在先天上就是比較少,因此無論如何智慧調配,在這些低壓站點充電,結局多半是大家一起慢。

U-POWER 自成立之初就選擇了成本更高、難度更大的高壓供電架構,目前有 69% 的站點均為此類搭配大型變電設備與獨立引電工程的超高功率站點,充沛電力更可穩定支援多車同時高速充電,在面對未來更多具備 800V 架構與動輒 300kW 以上高速快充的新車時,U-POWER 都預留了充足彈性與充電功率能力。

從背後的高壓電網基礎、充電樁的智慧功率分配邏輯,到前端的 500A 液冷槍配置,這些軟硬體技術整合的堆疊之下,對車主來說最直接的改變,就是去到 U-POWER 充電,無論怎麼充都是最快,讓每輛電動車不論什麼品牌、在什麼電量階段,都能即插即充、快速補電,不必等待、不被拖累。

【推薦閱讀】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星巴克宣布重整計畫 關閉北美數百家門市並再度裁員

中央通訊社
02

日本Panasonic裁員1萬人!自願離職最高領「60個月薪資」補償金

太報
03

勞工別再繳錢!「3職業工會」積欠保費 勞保局出手了

三立新聞網
04

全家發票8人中千萬、百萬 這家店超旺!一口氣開出2組大獎

經濟日報
05

他交到女友前 堅持1天買1股台積電!市值破百萬了

EBC 東森新聞
06

這家公司取得多筆 AI 伺服器大訂單 難怪股價逆勢強漲半根停板

經濟日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